|
据路透社消息,2009年,中国钢企在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厂商的价格谈判中最终落败,有报道称这主要被归咎于中国国内小型炼钢厂在谈判中缺乏凝聚力所致。中国在“十二五”规划中计划到2015年,中国前10大钢铁企业炼钢产能将控制在全国炼钢产能总量的60%左右。
RBS产业分析师詹姆士•威尔森(James Wilson)说:“中国在原材料生产上的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对于像必和必拓、力拓这样的公司来讲算不上是问题。
中国并不是唯一靠寻求整合重组扩大企业规模来降低原材料成本支出的国家,日本新日铁公司(Japan‘s Nippon Steel Corp)与住友金属工业公司(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两家日本的公司的强强联手无疑证明这一点。
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强推给中国铁矿石现货价格季度定价制。而今,必和必拓又推出普氏指数月度定价制。中国钢铁协会对此敏感的认识到,由于目前铁矿石人为炒作因素很大,这种月度定价制加剧了后期价格的波动,中国钢铁协会转而寄希望于利用庞大的企业与产能规模来压制铁矿石现在一涨再涨的局面。
但RBS产业分析师威尔森对此表示悲观并认为这不过只是徒劳的抵抗。他说:“事实上是铁矿石的需求在日益增长,而且需求的不单单是中国。”
中国正通过市场并购与淘汰落后产能来削减钢铁总产量。中国工业与信息产业部上个月称,中国前10大钢厂去年产值占全国48.1%,同比增长3.6%,接近原先50%的预期目标。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许多并购重组只是按规定做表面文章来息事宁人。虽然产值相加在一起了,但并没有真正实现资产重组与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