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调控或仍会继续

导读: 在近期钓鱼台国宾馆的一次研讨会上,他与清华大学教授、政协委员李稻葵几乎要打起来了。后者认为房地产限购是资本管制政策,需要强化。但是任志强认为是户籍歧视的政策,需要放弃。
关键字: 消费者信心 调控

华远集团的任志强有些生气。

在近期钓鱼台国宾馆的一次研讨会上,他与清华大学教授、政协委员李稻葵几乎要打起来了。后者认为房地产限购是资本管制政策,需要强化。但是任志强认为是户籍歧视的政策,需要放弃。

任志强仍坚持房价难以撼动。“这还用问吗,中国经济要增长,房价就得涨。”他在会议间隙说。

不过,中国城市居民可能难以在短期内支持更高的房价上升。根据2月23日的中国消费增长论坛公布的数据,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0,比三季度回落4点。其中城市消费者信心明显回落,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

对通胀的担忧导致消费者即期消费意愿下降。调查显示,四季度仅有30%的消费者认为目前是购买自己所需物品的好时机,比三季度显著下降11个百分点。通胀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加大了消费者对收入实际购买力减弱的担忧,抑制了消费者的现实消费意愿。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袁钢明指出,考虑到目前广义货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80%,比起2003年的160%比例还高,也高于美国的上述比例100%,因此继续收紧货币,加大调控力度很有必要。比如存款准备金率需要上调到30%左右,比目前提高10个百分点,预计收回7.8万亿的资金。

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根据了解,随2010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CPI)达到5.1%,创2年以来的新高,四季度物价涨幅在5%左右,这使得四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所下降,对于未来的物价涨幅预期上升。

调查显示,2010年四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比三季度回落了4点,从104年回落到100。

2010年第四季度消费意愿调查显示,对于未来12个月内价格总水平的走势,83%的消费者认为将会“上升”,比三季度提高6个百分点。对于不同商品的价格走势,超过八成消费者认为未来12个月食品价格将“上升”(84%),比三季度增长6个百分点。

该预期对低收入群体及收入增速低的人群影响更大。去年第四季度城市居民消费意愿下降了十多个百分点,大于农民消费意愿增速下降的6个百分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只有17%,大大低于中高收入者消费意愿的38%、37%。

国家统计局中国景气监测中心主任潘建成指出,收入预期略有回落,其实是跟通胀预期有关系。这一轮消费者信心的回落,主要是发生在城镇,而农村消费信心基本平稳,这与城乡收入增速变化有关。

据悉,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此低于经济10.3%的速度,也低于农村居民10.9%的实际收入增速。

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认为,通胀预期上升,消费意愿下降,将使得储蓄意愿比重持续上升,理财的首选地位更加稳固。

比如去年第四季度59%的消费者把银行活期/定期存款作为最主要的理财方式,比三季度上升了7个百分点。未来12个月,有39%的消费者表示将继续增加储蓄。

调控或仍会继续

不过,尽管去年第四季度居民通胀预期上升,消费意愿下降,加上近期包括汽车和房地产实施限购等措施,短期内调控可能仍不会放松。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袁钢明认为,目前尽管对于房地产限购,但是开发商仍不会降低房价,“在房价可能仍撼动不下来的情况下,指望很快泡沫破灭,使得消费意愿增加的情况,短期不会出现。”他在上述消费增长论坛上说。

他判断,今年和去年、前年都不一样。去年下半年是担心经济下滑,使得货币发行和贷款略微放松,这样物价在第四季度上来。而2009年是为了保增长,而不担心物价。今年是,既要担心物价上涨,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控是最最复杂的。”他说。

考虑到目前货币发行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高达180%,因此继续加息以及提高准备金率仍有必要。比如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30%,可以收回流动性7.8万亿。同时1年期基准利率仍过低,实际利率为负数,所以继续提高利率,使得存款基准利率转为正数,这可以使得资产泡沫得以挤压。

袁钢明预计全年物价涨幅呈现前高后低的情况。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王小广同意物价前高后低的说法。但是他认为,目前的房价调控仍有空间。

因为真正要实现最大的调控,核心是要确定住房的消费功能,而不是投资功能,应实施类似韩国等国一户家庭只允许购买一套住房的政策。“鼓励一套住房,一套住房永远优惠,税收优惠,贷款优惠,这是很多西方国家做的。”他说。

据悉,由于住房价格上升引发的房租上升,在居民消费价格的居住类中有所表现。潘建成认为,目前住房本身并不直接引起通胀,居民认为住房涨价就是通胀,从而形成通胀上升的预期。但是居民消费价格目前仍主要受食品和居住类的影响。


(责任编辑: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