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和核危机让日本经济全面下滑的同时,也震动了亚洲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
日前法国兴业银行发布的“日本灾后复苏影响报告”显示,由于私人消费、库存和出口的下滑,日本第一季度经济将出现下滑,预计第二季度反弹。而按全年计,2011年日本经济将增长1%,比之前的预期下滑整一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亚洲各经济体因对日本经济依赖程度不相同,影响也不尽相同。
关注亚洲
震撼经济 新马泰很受伤
在进出口方面,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在出口收入方面是对日本依赖最大的三个经济体,因此影响也是最大的。而中国台湾、泰国和韩国进口日本产品最多,所以进口业遭受打击。
此外,日本对新加坡和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额巨大,但是大部分的投资在金融方面。
因此,不仅日本的经济增速将因“三重灾难”而下滑,亚洲各国的经济增速都将受到影响。法兴银行也对亚洲各国2011年经济预期作出了相应调整。其中,中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为9.8%。
不过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日本的灾难将影响到中国,但在直接贸易上,影响范围却不是“最大”的。自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很多亚洲经济体都减少了对日本的贸易规模。
此外,与日本有最大直接关系的是资源生产商,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占据整体出口额的15%到20%,但是这些资源生产商也将因为震后的重建工作而获利。
关注中国
日本震后重建 推动“中国制造”
除了整体描述日本地震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外,该报告还专门辟出了“中国的日本综合征”板块。
报告指出,中国与日本紧密的贸易关系集中体现在生产和贸易两大方面。预计短期来说,中国的经济活动将因此受到轻微的负面影响。
此外,报告称,日本经济活动的混乱局面将不能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短期而言,由于日本供应短缺,中国进口日本的工业产品价格将会上涨,目前中国“成本推动型通胀”将继续维持。而中长期而言,日本后地震时期的重建工作将促进中国的产量和商品需求。
影响分析
震动中国 不会很持久
在进出口方面,2010年中国进口的13%来自日本,而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比例仅为8%。其中,机械、电子和汽车占据了去年双边贸易额3000亿美元的逾一半之多。
尽管在中国的工业产量和贸易将在第二季度受到影响,但是这一影响不会是“毁灭性”和“持久性”的。中国的钢铁和石化产品依然是日本今后重建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