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心化 温州数千亿资本犹如笼中困兽

导读: 记者近日赴温州调查了解到,就在温州中小企业觉得“差钱”时,温州民间资本却因各种原因从外地撤回,流露出“有钱没地方花”的焦虑。
关键字: 产业 空心化 温州

记者近日赴温州调查了解到,就在温州中小企业觉得“差钱”时,温州民间资本却因各种原因从外地撤回,流露出“有钱没地方花”的焦虑。温州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表示,这种矛盾是由于目前温州产业基础薄弱、要素支撑不足造成的。“去制造业”、“产业空心化”现象较严重,对温州市“十二五”产业升级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与此同时,充足的民间流动资本显得迷茫躁动。如何使企业和民间资本形成良性互动,是值得温州市政府深入研究的课题。

制约发展因素多

产业投资信心不足

虽然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产业基础却始终呈现“低端、分散、弱小”的面貌,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竞争优势。对此,温州发改委政策研究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得忧心忡忡。

对温州众多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首先是劳动力短缺。据一位受托招工的人士介绍,今年年初温州当地一家大型服装厂要招1000名工人,虽然提供的工资不算低,最终只招到了100人。无独有偶,另一家牛仔裤厂原计划招募400名工人,最终同样只招到了100人。在订单饱和的情况下,生产能力却严重不足。该人士认为,目前,温州许多企业停工半停工的真正原因是劳动力短缺,而非市场需求不旺。

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进入加速通道,成为出口型企业又一大困扰。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单平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订单总数的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1/4多,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还不到10家。

此外,在温州企业中,外贸出口型企业占4成,随着近年来“反倾销”“特保”案件数量增加,贸易壁垒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温州企业家做实业的意愿已经越来越低。

从2003年起,温州市企业家对实体经济扩大再生产就产生了严重的信心不足。更多的将实业当作融资平台并借力民间借贷,参与资源性商品、房地产炒作。许多老板手中的资本翻了数倍,而其手中的企业仍维持着多年前的规模,形成了所谓的“产业空心化”。

(责任编辑: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