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信息显示,上周北京市经营性用地共成交土地5宗,面积为91万平方米,创今年经营性用地单周成交新高。其中,首开、首城共拿下3块土地,成为“拿地观望期”的破冰主力。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是经过了近半年的蛰伏,一些开发商逐渐看清了方向,对市场有了一定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此次放量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周边城区,价格较低,对于企业资金链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破冰”北京土地市场
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网站本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出让土地共计100幅,总面积992万平方米;土地出让总成交金额为313.46亿元,不足去年上半年632.21亿元的一半。而住宅土地出让金更是下滑了75.4%,仅为120.3亿元。
造成这一局面的内因,自然是商品房成交量的急剧萎缩,在消费者观望的同时,开发企业也在观望。而外因则是来自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加深,银行开发贷款叫停,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根收紧,开发商的资金链条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在内外因的共同影响下,企业拿地不得不更加谨慎,甚至不断出现土地流拍的现象。
在经过了漫长的蛰伏后,6月第三周,北京土地市场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热闹场面”,5宗入市的经营性地块全部顺利成交。信息显示,6月13日成交两宗土地,总计36万平方米,分别位于延庆和门头沟。6月14日成交一宗,成交面积20万平方米,位于平谷区马坊镇,被北京首城置业有限公司竞得。6月17日成交两宗,总计35.3万平方米,都被北京首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竞得。北京土地市场近半年的冰封期终于被打破。
拿地取决于销售量
此次成交的地块全部位于城市周边区域,且楼面价格均远远低于周边二手房住宅均价。以延庆县成交地块为例,其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要求配建“限价商品房和定向安置房”面积,成交价格2.4亿元,折合楼面价为1376元/平方米。而目前,该地块周边二手房的均价已超过8000元/平方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土地供应量虽然增加,但基本都集中在远郊区县,且价格偏低,所以开发商的资金不会受到太多影响,这才会导致北京土地市场成交稳中有升”。
但为何原本只喜欢城市中心土地的开发商会陆续转投周边区域呢?行业专家表示,“这一方面是城市中心缺少住宅土地放量,但更重要的是受上半年楼市成交量的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前5个月,周边区域商品房的成交量剧增,仅房山一区,其交易量就占到了全北京的30%以上。哪儿的房子好卖就买哪儿的地,这是开发商应对楼市观望情绪的一种方式”。
保障房领唱市场
在上周拍出的5宗地块中,3幅地块确定将配售保障性住房,分别是上文提到的延庆县地块和首开摘得的两幅通州地块。虽然配售面积并不大,但考虑到当地的房价,开发企业在利润上必然会有所减少。以首开摘得的通州区于家务乡乡中心项目A地块和C地块为例,共需配建2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其中A地块需配建8000平方米,C地块需配建1.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或政府授权的其他单位按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优先进行回购。这个价格显然远远低于周边二手房的均价。
自从去年放量土地多数配售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制度施行以来,许多土地都因为其“被保障”的面积过大而流拍。对于这种制度的推行,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促进了保障房建设,但面积一定要控制得当,如果过大,对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开发企业而言,其利润必然大幅下降,这也是上半年土地市场遇冷的原因之一。但如果政府能够合理地降低配售土地比例,那么对于很多开发商而言,还是愿意继续拿地,毕竟土地是稀缺资源,也是开发企业的生存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