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相关政策去鼓励或者扶持相关行业的推广与发展,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在经济界一直饱受争议。
不过在国内,从历次对于家电行业的政策鼓励来看,还是取到了不少良好的效果。不过,当相应的鼓励政策退出的时候,也很是让相关企业动荡了一回。
“以旧换新”最后的疯狂
国家实行“以旧换新”政策两年来,通过回收处理废旧家电,有效解决了废旧家电的出路和对环境的影响。不过,按照规定,现在将结束相关条款。
因家电“以旧换新”优惠政策的结束只剩下两个月时间,部分地区掀起一股换家电小高潮,不少市民纷纷赶在补贴政策到期前享受最后的优惠大餐。
不过,“以旧换新”带来受益的,不仅仅有这些家电企业和百姓,还有废旧家电收购站,借着政策的东方,废旧电器商家们手里以往如废品般得旧家电,转眼成了香馍馍,大赚了一笔。
废旧家电便宝贝,源自于”“以旧换新”变身为“淘旧换新”,不少想购置家电的老百姓因为家中并无废旧家电,于是有部分人去找别人的已经报废的家电拿去卖场参与“以旧换新”换取优惠,精明的商家们立马发现了里面的商机,二手家电商铺的老板们马上发现原本如鸡肋般的废旧家电马上成了“宝贝”,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做家电买卖的商家加入收购废旧家电的行列。
本来国庆黄金周过后家电销售进入淡季,但因家电“以旧换新”优惠政策的结束只剩下两个月时间,部分地区掀起一股换家电小高潮,不少市民纷纷赶在补贴政策到期前享受最后的优惠大餐。
“最近很多人过来买旧家电,而且一般都是挑最便宜的。”一位卖二手电器的老板对记者说。“有人一下子会买两三台,说是用来以旧换新。不管好坏,只要便宜就行,一百元左右的旧电视买的人最多。”
像这种情况的消费者非常多,这也为倒卖旧家电的商家提供了买主。利用“以旧换新”政策的漏洞,“骗取补贴”、“倒卖收旧凭证”、“旧家电回流”等现象大量存在。
国家实行“以旧换新”政策两年来,通过回收处理废旧家电,有效解决了废旧家电的出路和对环境的影响。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没了政策补贴后的废旧家电谁来回收?
“家电下乡”退出带来的动荡
作为家电届的另一个鼓励政策,“家电下乡”的退出,也很是让众多家电企业很是动荡了一回,重创了一众家电股。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发出的通知,2011年11月30日,山东、青岛、河南、四川等三省一市的家电下乡政策将“如期结束”,在此之后原补贴对象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不再享受财政补贴。
受此消息的公布,公布后的数天,海尔、创维海信等家电企业的股价已经累计出现超过20%的跌幅,其中在9月19日,作为家电下乡最大的受益者海尔电器的股价一度暴跌27%,创下一年来最低的股价,而创维数码和海信科龙(的股价当天也分别下降了10.2%和4.8%。
作为家电下乡受益最大的企业,海尔如此敏感的反应其实倒也并不奇怪。 以海尔为例,在家电下乡全国推广的2009年,其就实现了200亿元的下乡收入,其在农村市场销售规模增长了80%,而2010年其家电下乡规模则超过350亿元,其控制的日日顺连锁渠道的销售收入今年甚至有望突破500亿元。
今年前9个月,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477万台,实现销售额18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62%。在整个家电下乡历程中,带来的整体销售更是超过4000亿。如此庞大的数字,也无怪乎不少厂家喊出了希望国家延缓政策的声音。
不过,市场永远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调节,加强自身产品竞争力、发展和巩固市场渠道,才是在市场竞争中壮大发展的不变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