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处在深龙水库的库尾,但有了四通八达的农田小水利,我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都不用愁,小水利为我们增收打下了好基础呀!”钦南区大番坡镇沙鼓良村陆老伯高兴说。钦南区重视农田小水利建设,现有灌溉渠道近1462.2公里渠道,覆盖了全区13个镇(场),这些水利渠道犹如一条条命脉,连接了钦南近百万亩田地,成了几十万群众的生命渠致富渠。
兴水利强基础,让生命之水“浇”到田间地头。近年以来,钦南坚持兴水利强基础战略,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目前该区有水库102座,总库容1.2049亿立方米,可供农业灌溉用水量0.7418亿立方米;山塘404座,总有效库容934.54万立方米;堰坝64处。“十一五”期间,钦南完成投资3.29亿元,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5座,完成渠道防渗22.64公里。病险水库和渠道改造共新增灌溉面积4600万亩,恢复灌溉面积3.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4万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多方筹措资金,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资金投入是建设农村小水利的前提条件。去冬今春,该区冬春水利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160万元,开展水毁修复、电灌站维修等小农水建设,改善灌溉面积5.49万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48处,解决了3.3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为此,钦南水利局依据农田工程规划,在逐个灌区、逐条渠道摸清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项目流程,打造精品工程。加强工程监理,聘请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由水利、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成立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小组对规模较小的工程实行巡回监控,并聘请群众当监督员,全程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搞活用水协会,让农业用水重新流畅起来。用水协会是近年来钦南区农村新成立的经济合作组织,协会为农村农田用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区成立了10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去年群众自筹51.3万元开展水利建设,修复渠道58公里,建设水柜2个,管理的灌溉面积8.28万亩。黄屋屯镇圩埠村用水协会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水利渠道三面光建设5公里,渠道三面光硬化率达95%以上,改善灌溉面积200亩,恢复灌溉面积700亩,粮食新增产量亩增50公斤,有力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该区优先选择农民积极性高、愿意筹资投劳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效益潜力明显,管护机制完善的村、用水者协会实施项目,把以往的“要我干”变成“我要干”,群众投入水利建设的热情高涨。去冬今春,群众投工参与水利建设36.46万个工日,投劳折资2916.8万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10多项,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万亩。
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成为钦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助推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创新高,去年达到642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