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扩产潮遭质疑 全球安装3年内都绰绰有余

导读: 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欧债危机的冲击、光伏补贴的减少、美国的双反等多重挤压下,对于光伏行业过剩的声音此起彼伏,纵使它直面的是一个绝对增长的市场: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为26.9GW,同比增长70%;著名光伏机构IMRResearch预测,2012年该数值为27.8-32.6GW,仍会有最高2
关键字: 光伏业扩产

光伏还要扩产?

光伏的寒冬仍在继续,但到了7月却有不一样的气息,光伏大佬们关于扩产的消息一波波袭来。

继7月10日阿特斯阳光称将考虑建一座700M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后,英利绿色能源董事长苗连生在12日表示,英利的海南工厂近期将再启动1GW产能计划。

在此之前,中电光伏1GW的扬州高效电池基地已然动工,浚鑫科技亦希望借助上市完成300MW的光伏电池厂新建计划。这仅仅是媒体披露的数据,对于未披露的数据或是新进者而言,新投产或是扩产的规模有多大呢?

从2011年三季度开始,欧债危机的冲击、光伏补贴的减少、美国的双反等多重挤压下,对于光伏行业过剩的声音此起彼伏,纵使它直面的是一个绝对增长的市场:2011年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为26.9GW,同比增长70%;著名光伏机构IMRResearch预测,2012年该数值为27.8-32.6GW,仍会有最高21%的增长。

质疑者的声音在于,目前全球已经有约54GW的光伏组件产能,以此数值,即使应对2015年的全球新增光伏安装量仍会绰绰有余。但弘亚世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文平则有不同声音:54GW光伏组件产能,但其中16个GW是无效产能,如此38GW有效产能对应2012-2013年的新增安装量,恰为合适比例。

扩产者同样有自己逻辑:譬如60MW电池和60MW的组件生产线,现今交钥匙工程的造价约在1.5亿人民币之间,而在4年前,这些设备所需的价格需要3亿多元。4年时间轮回,设备价格实现腰斩,现今进入光伏,其所产出的组件甚至只考虑5年的折旧,都可以与现有产品竞争。

光伏行业的现状与每一项科技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路径相似。依靠着施正荣、赵建华、王爱华、张凤鸣、戴熙明等海归专家、本土人才、低廉劳动力的结合,加上厚积的民间资本激进涌入,中国的光伏产业在过去10年中从一块小砖头堆垒成长为世界仰视的摩天大厦。纵使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之下,仍然有资本涌入,使得整个产业链成本极速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已超越了技术进步本身。

这种破坏式创新产生两重功效:国际企业面对中国全产业链且更低成本的竞争,节节败退——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像中国一样,连一个太阳能边框都有近百家企业生产;另一方面,光伏上网发电成本2012年已达到0.8元/度左右,考虑到火电脱硫及对环境污染成本,已可与常规能源竞争。

然而,这样的破坏式创新亦有其弊端:美国EvergreenSolar、SpectraWatt、Solyndra以及德国Solon、So-larMillennium、RalosNewEnergies等国际企业纷纷破产,新能源贸易战随即接踵而至;国内光伏企业纷纷破产,8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光伏企业已有多家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而这样的亏损或将会持续到2012年年底。

那么,在扩产的召唤下,在光伏发电更高的转化效率、更低的发电成本的诱惑面前,那曾经数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怎么办?而谁又还会记得那些已经躺在沙滩上的先行者或是追随者们呢?光伏行业越来越像电子消费行业。

有意思的是,数位设备商向记者证实,虽然目前数家厂商号称要扩产,但它们接到的设备订单产能总和仅有约1GW,“而这些设备什么时候交付项目方仍没有时间表”。

在一片扩产浪潮背后,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光伏大佬们打什么牌呢?吓退有可能进入行业的投资者,抑或是让二三线厂商不敢冒进甚至早早退出?

(责任编辑: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