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江婉拒苗圩:要做卡耐基我就死了

2013-9-24 8:37:54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前不久婉拒了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个建议。苗圩的建议是,宝钢要充当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的主力军,徐乐江要做中国的卡耐基——美国钢铁大王。

苗圩是通过一封信给徐乐江传达上述建议的,带信的人是工信部总工程师、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朱宏任。9月14日,在一个钢铁行业论坛上,徐乐江透露了他的回信内容。他说,“这需要苗圩部长和国务院给我一个做卡耐基的环境,没有的话,我要做卡耐基,还没做成,我就死了。”

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遇到的一个尴尬事实:虽然政府一直在鼓励,但企业已然没有动力。徐乐江称,若国务院不下命令让宝钢兼并,宝钢一个企业都不会兼并重组,因为中国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问题还没解决。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国务院12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现在,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仍在研究起草该《意见》的实施细则。

《意见》提出:到2015年,中国前10家钢铁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60%左右。而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今年1~7月份,前10家钢企的粗钢产量只占到全国的44.25%。产业集中度不仅没提高,反而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

在种种体制性障碍面前,政策已经乏力。9月17日,中钢协一位高层对经济观察报说,“到目前为止,钢铁业兼并重组遇到的问题,根本不是具体的政策。所有制之间的界限没有打破,产权无法按照市场原则流动,资本不起作用。这个问题不解决,出再多的政策细则都没用。”

宝钢重组教训

这一幕看起来多少有点煽情:9月14日,河北钢铁(1.98, -0.04, -1.98%)集团总经理于勇在一场行业内部会议上,向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感谢。于勇说,宝钢对河北钢铁集团、河北省的钢铁工业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没有宝钢的参与,河北钢铁集团邯钢新区建不成目前的样子。徐乐江坐在一旁,低头不语。

邯钢新区其实是很多宝钢人不愿再提的一个项目。2007年5月,宝钢以与邯钢合资建厂的方式入股邯钢,双方各出资50%。但仅一年后,随着河北省宣布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宝钢便开始从邯钢集团“主动撤出”。

于勇说,“宝钢要不退出的话,邯钢新区的竞争力可能会比现在还要强很多。但即使这样,邯钢新区目前仍然是河北钢铁集团盈利最高的企业。”根据于勇透露的数据,邯钢新区项目吨钢的平均利润率在300元以上。

于勇将宝钢和邯钢合作的结束,看作是在河北省组建河北钢铁集团之后,宝钢的一个战略性退出。但徐乐江从宝钢的兼并重组历程中得出的教训,则要现实得多。徐乐江说,“企业要做一个事情,得有做事情的环境。如果环境没有,就会很难。”

徐乐江提到了宝钢对宁波钢铁和福建德盛不锈钢两家公司的收购。宝钢分别在2009年和2011年通过收购控股了上述两家民营企业,央企对民企整合的制度性障碍随后开始出现。徐乐江说,“民营企业的收入和工资,都是自己的。宝钢收购后,工资和收入都需要上报国资委。企业原有的内部激励机制被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竞争活力,受到了国资政策的限制。收购过来之后,要把它发展死还是发展活?我得思考这个问题。”

徐乐江担心,若完全按照央企的考核机制,收购过来的民营企业原有的竞争活力会被消解;若继续按照民营企业原有的机制管理,该管的没管好,要犯的是政治错误。他需要在不同所有制之间,小心辗转。

国企之间的重组障碍也同样存在。1997年年底组建成立的华菱钢铁(1.82, -0.04, -2.15%)集团是由湖南三大钢铁企业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建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被业内视作是中国第一家通过重组成立的现代化的钢铁企业集团。

但直到现在,华菱钢铁集团的一级公司领导和二级公司领导都是平级的,都需要省委组织部的任命。中钢协高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导致华菱钢铁最高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权很有限,内部决策根本没办法很好运行,从而造成此后很多决策失误。”

2008年组建的河北钢铁集团,吸取了华菱钢铁集团重组的教训。河北钢铁集团重组后,在人的安排上,集团一级领导可以直接任命下属二级公司的领导,但仍需上报河北省国资委和组织部门。上述中钢协高层人士说,“直到现在河北钢铁内部其实还是各管一摊儿。根本原因是在于拉郎配,这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的结果。”

道阻且长

据悉,工信部目前正在起草的中国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将从财政、税收、银行贷款、债权债务、职工安置、土地等环节入手,对企业兼并重组进行全面的政策支持。同时,还将废除和清理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条文。

但企业关心的却不是这些。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说,政府要做的只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兼并重组的环境,而不应该管太多,剩下由企业去做。今后钢铁企业做兼并重组的时候,自己要多掂量掂量,能不能在不犯错的同时,让企业健康发展。徐乐江认为,国有企业的机制问题,是活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问题,要建立经理人制度,形成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中钢协高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对于兼并重组,此前的文件该给的政策已经都给了,诸如财税补贴、审批优惠等政策都出台了,但还是没有企业愿意动。因为在企业所有制这些根本的问题上动不了,企业即便是收购了,也不能有好的结果。所以,出台兼并重组实施细则,也不会有太多新的东西。

中国最早出现兼并重组而产生的钢铁集团公司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时由于国有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国务院提出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的“三改一加强”,重塑了钢铁业的装备水平、技术工艺、生产流程和企业形态。

不少钢铁集团借此机会宣告成立,如酒钢集团、太原钢铁集团等。也有不少国有钢企宣布破产,但在国有钢企破产和改制的基础上,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发展起来了。及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民营钢企的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国总量的51%。

但不彻底的改革和重组也留下了很多的隐患。诸如国资的流动性,国资的人、权、责等问题,此类关系到国企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解决。中钢协高层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说,现在重组,面临的问题更大。债务问题怎么解决?国企到底允不允许破产,人员怎么办?国有企业领导保值增值,没有过多的激励,减值了还要负法律责任。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推进重组?光国企就有很多问题,何况国企和民企的重组?

但的确有民营企业在考虑兼并重组,河北德龙钢铁集团提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到2015年前,将集团从目前的800万吨产能扩张至2000万吨。现在至少有5家企业成为德龙收购团队的重点调研对象。

中钢协高层人士说,民营企业想做大,根本在于它的不安全感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所以只能先做大,像沙钢那样成为一家社会企业,通过社会影响以换来政策上的安全。但民企的重组也是困难重重,最根本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在产业政策上没有得到认同。

朱宏任是在8月31日云南昆明的一次会议间隙,将苗圩的信带给徐乐江的。当天朱宏任呼吁,大企业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积极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通过兼并重组推动做优做强。

中国钢铁行业大企业的代表宝钢集团,给工信部和国务院提出了创造兼并重组大环境的诉求。在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看来,这是一个关乎重组后生与死的前提。

(关键字:徐乐江 卡耐基 钢铁)

(责任编辑: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