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时代的中国钢铁行业缺乏环保动力

2013-9-24 11:53:30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为应对持续发生的雾霾天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近日中国钢铁产能第一大省河北制定了5年内削减6000万吨产能的目标。一边是因产能过剩导致的微利和亏损,一边则是备受指责的“高污染”,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钢铁业一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若扣除矿山和投资的收益,钢铁生产主业已经连续7个季度亏损。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仅0.13%,处在工业最低水平。吨钢利润一度只有0.43元,两吨钢铁赚的钱不够买一支冰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等多位权威人士认为,钢铁企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企业成本压力巨大。资金匮乏,企业环保投入动力不足。

而根据国务院2013年9月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国未来将对包括钢铁在内的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针对节能减排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到2017年,重点行业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若启用环保设备,企业每生产一吨钢需要增加100元以上环保设施运行成本;而不启用环保设备,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每年可减少上千万元的成本。

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3月份曾通报,河北省60%的钢铁企业运行存在环保问题,70%的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80%的生产废水违规排放;除了民营钢铁企业,部分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也牵涉其中。

“环保运营成本高,企业不作为很划算。”一位不愿具名的钢铁企业负责人说,如果被发现,最高也不过罚款几十万元,即便每个月都受处罚也划算。因此,部分钢铁企业环保设施能不上就不上,能不运行就不运行,最大限度降低环保成本。

一些钢铁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环保部门的监管重点是企业是否安装了环保装备及监控设备,甚至细化到具体品牌或型号。例如,环保部门要求钢铁企业统一安装某种防尘网,耗资近2亿元,而使用低成本的喷灌洒水能达到同样的防尘效果。

钢铁行业人士建议环保部门将监管重点由“重装备”转变为“重效果”,在限定标准的前提下,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环保达标方式,以降低环保成本。另外,考虑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侧重选择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钢材产品和服务,倒逼钢铁企业规范发展。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积极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中国政府正在考虑扩大“绿色信贷”的覆盖范围。对于绿色、低碳企业给予信贷资金支持,不支持“两高一剩”项目。

河北省几家地方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认为,一旦限制污染企业贷款,就会触及企业的神经。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晓悦说,目前银行业大都以环境“合规评价”取代了环境风险“定量评价”,这导致环境高风险企业、环境合规型企业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的评级结果可能毫无差别。环保部门要尽快建立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标准。

“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要扭转钢铁环保工作不利的局面,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方法,理顺利益机制,让环保变得有利可图。”河北宝丰钢铁公司负责人刘秋彤说。

(关键字:微利时代 钢铁 环保)

(责任编辑: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