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总裁张宝林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迅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培育之下,中外汽车品牌已经在中级车等细分市场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上,但中国品牌在先期技术上仍相对落后。
他表示,中国品牌市场份额的连续下滑,是因为现在恰好处在汽车企业研发的蓄力期,但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品牌将成为世界领先。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下滑是研发蓄力期
今年1-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的产销量虽然依然保持了增长,但市场份额却连续下降,算上去年,中国品牌在乘用车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是连续十一个月下降,其中轿车的市场份额直接跌破20%的心理防线,下跌5.6个百分点至17.7%。
前7月轿车前十企业销量榜上,唯一上榜排在第九的自主品牌长安汽车销量22.66万辆,排名前三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销量分别为94万辆、89.55万辆和80.69万辆。而此前一度风生水起的长城等品牌陷入沉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表示,“技术上依靠引进”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全行业应该提高技术开发投入比例。
对此,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宝林毫不避讳。“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连续11个月下降,这是事实。”张宝林在接受采访时非常坦然的说出了这句话。他解释,由于汽车产品需要约三四年的开发周期,现在恰好处于一些企业自主创新的“中间地段”, “加上当前经济环境某些环节不景气,造成这一块短期下滑。”张宝林说。
他表示,在这一段时期长安的优异表现,是因为长安恰好抓住了这样一个时间窗口,五六年前做了一些准备,恰好赶上现在的发展。一份长安汽车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8月份,长安汽车销售17.8万辆,同比增长17.6%,增速高于行业14.5%;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5.4万辆,同比增长42%,增速高于行业30%。1-8月份,长安汽车销售167.5万辆,同比增长25.8%,增速高于行业18.2%。其中自主轿车销售33.4万辆,同比增长40.2%;商用车销售38.1万辆,同比增长4.6%。
张宝林说,其他企业也在加紧产品研发等工作,三年五年之后,中国品牌“还会起来”。
中外品牌已是同平台竞争
尽管市场份额下滑,但张宝林表示,中国品牌产品和跨国汽车巨头的合资品牌产品已经是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
最近一段时间的反垄断风暴使得多家外国车企纷纷打开降价窗口,而针对12家日本零部件企业的处罚,更是激发了合资品牌产品降价的预期。不少声音认为,合资品牌持续降价,将对中国品牌施加更多压力。
对此,张宝林表示,他支持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行为。“国家应该用好《反垄断法》,这对于中国品牌汽车,尤其是零部件的生产研发方面有利。”他说。但是对于价格压力,张宝林并不在意。他表示,即使没有反垄断的处罚,市场竞争也会导致中国品牌面临价格压力。“现在这种同台竞争已经开始了,这是不可避免的。”张宝林说。
他表示,中国品牌在最近十年开始起步,产品集中在A级车和B级车这一区间。但是,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品牌的技术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先我的判断,再过几年,我们中国品牌的汽车一定会走向世界,我也认为再过十年以后,在世界上肯定能看到中国品牌的汽车。”张宝林说。
此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对新浪财经表示,在传统汽车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电动车领域,中国与世界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起步的时间相差无几,电动车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一观点也在业界广为接受。
张宝林表示,世界汽车业都在努力攻关,但还没有看到哪一个国家或者企业,在电动车领域有非常成功的经验。“虽然,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在混合动力方面走得比较领先一些,美国在插电式的汽车方面,也走的比较领先一点。”张宝林说,“但是呢,这个电动汽车目前世界性的难题,我认为没有根本性的得到解决,包括电池它的可靠性,它的成本。”
张宝林表示,最近两年来,政府层面对于电动车产业份非常关注,也有了一些动作,这让他感到很乐观。“我始终是认为,中国人办事情不干则罢,一旦从政府到企业,联起手来干这种事情,一定能干好。”他说,如果中国企业能在电池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五六年后中国将在世界电动车行业异军突起。
中国汽车品牌基础技术仍滞后
汽车产业是一国现代工业水平的象征之一。张宝林则用“集大成者”来形容汽车工业与现代工业的关系——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应用到汽车生产之中。
这也正是中国品牌面临的问题之一,技术学习很快,但基础性研究仍然不足。按照长安汽车的发展路径,从改革开放初期纯粹引进技术,到90年代初对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到本世纪初中国品牌与国外汽车厂家联合开发技术,最后到了2006年,长安汽车开始自主开发。这一路走来,技术的学习非常快,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但张宝林坦言,一些更加先进的先期技术,中国还需要学习。一位业内人士曾对新浪财经表示,奔驰的全景天窗对车体钢板结构的韧度和强度都有较高要求,但这种钢材必须从德国进口。这一说法得到了业内人士证实,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类似的一些基础材料,国内可以生产,但成本太高,只能进口。
“整个大的制造体系,精致工艺方面,可靠性方面,这还我们目前还必须要继续努力的工作。”张宝林说。
这也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出要求。张宝林表示,企业内部可以股权激励核心技术骨干等方式留住人才,但同样重要的是,在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时,既要考核当期利润,也要调整考核机制,考核这一企业为未来发展在技术创新的工作。
尊重产业规律中国品牌十年内世界领先
张宝林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必须尊重产业规律。他对新浪财经解释,汽车的开发是一个体系,除了世界公认的292项专用技术,还包括供应链管理和制造流程的管理。“每个技术,你都要认真的去填补他。”张宝林说,以专用技术为例,长安已经掌握了其中的272项。
“有些企业,在一定阶段,并没有去完全按照这个体系来做。”张宝林说,例如,企业将某个车型拿来之后,通过扫描获取数据,然后按照数据进行研发生产。“(这个车)也做出来了,市场反应也不错。做了一台还行,做到第二台第三台,就发现其中有问题了。”他说,“这样做下去,成本很高,其实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跟读书一样,传统的是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不乏有聪明人直接读大学,那个别是这样,但总体上你要遵循这个规律。”张宝林说。
“不是说尊重产业规律就是从低端开始。”他澄清了这一误区。长安汽车精心打造中级车睿骋,是长安第一次涉足中高端市场,产品上市之后反响不错,张宝林告诉新浪财经,中高端产品依然值得发力。
他表示,睿骋的品质完全能达到合资企业的产品的标准,主要的技术配置与奥迪不相上下。他告诉新浪财经,睿骋在噪声控制上甚至领先于合资企业的水平,安全性能是按照中国的五星级安全碰撞的要求进行设计的,在碰撞试验中得分与宝马[微博]接近。
“大概5到10年,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也会成为世界领先的。”他说。
(关键字:长安汽车 乘用车 跨国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