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新疆钢材价格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最高时突破7000元/吨,此后,钢材价格开始缓慢下跌,至今年已跌回8年前的水平。
2014年计划新投产高炉项目有超过50%的产能停工或延缓建设,而这些项目均分布在新疆地区。
新疆八一钢铁已逐步关停3座430m3的小高炉,新兴钢铁也正着手将厂内两座不达标的高炉关停,预计这将每年为新疆减少180万吨的钢铁生产量,相对于东部钢铁产能集中地区市场的激烈竞争,以新疆等地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东部钢铁企业寄予厚望的“淘金之地”。宝钢、新兴铸管、山东钢铁、首钢等钢厂纷纷进入新疆地区,天山南北都迎来了钢铁建设的春天。
但是,再好的市场也有饱和的时候,随着进入“淘金”的钢铁企业逐渐增多,新疆市场也不像原来那样“神奇”了。
“倒灌”的价格
王明是兰州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公司主营的业务就是将螺线等钢材从东部采购过来,然后发往新疆地区。但是今年以来,他的日子不太好过。“以前,新疆的钢材价格跟东部地区有着不小的差价,即使算上运费,每吨也能赚上个几十块到上百元不等。”王明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可是现在情况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少新疆的钢材开始冲击兰州这边市场了。由于地理位置比较近,这些产品的价格不少已经低于内地发来的钢材价格了。”
据王明介绍,之前新疆地区钢市处于供小于求,自己生产的钢材很难满足自身建设的需要。但在2013年之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之前涌入新疆的钢企投产的产能开始逐步释放出来,新疆地区的钢市也就不再那样平静了。
以前因存在着两三百元的价差,兰州钢材到新疆抢占市场;而今年,因新疆钢材价格跌到全国最低,新疆过剩钢材资源“倒灌”兰州、西宁等内地市场,这也是自钢材销售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以来的“第一次”。
相关机构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新疆钢材价格在销售最旺季节一度跌到全国最低价,仅2500元/吨左右,比全国平均价低400元/吨;而相邻的兰州、西宁市场却比新疆高出200~400元/吨不等,今年新疆过剩钢材资源首次闯进兰州、西宁、西安以及河西走廊一带,“倒灌”内地市场。
而造成钢铁资源过剩的根本原因则是产能过剩,据新兴铸管新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统计,新疆产能在1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已有8家以上,建筑钢材产能达到1500万吨以上,远远超过实际需要。据统计,新疆钢材价格在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最高时突破7000元/吨,此后,钢材价格开始缓慢下跌,至今年已跌回8年前的水平。
暂缓的高炉建设
当新疆市场钢材魔力逐渐褪去之后,不少之前涌入进来“淘金”的内地钢企也开始逐渐放缓了高炉建设的步伐。除此之外,新疆地区传统钢铁企业现在的日子过得相当艰辛。
资料显示,新疆地区钢铁行业“老大”——八一钢铁,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根据八一钢铁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12.4亿,仅次于重庆钢铁。八一钢铁的困境从侧面折射出了新疆钢市已经告别了曾经的黄金时代。
此外,据《现代物流报》记者掌握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计划新投产高炉项目有超过50%的产能停工或延缓建设,而这些项目均分布在新疆地区。这其中就包括新余新疆克州赣鑫钢铁、首钢伊犁钢铁、新疆伊犁钢铁,涉及产能700多万吨。
曾经,新疆是内地钢企淘金的圣地。
资料显示,2010年之后,新疆地区新上马钢铁项目众多。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新疆地区的钢铁产能开始变得过剩起来。而随着中国钢铁行业整体的低迷,新疆钢市由于产能过剩而积累的问题也开始发酵爆发出来。
尽管这样,2014年新疆地区仍有一座1800m3的高炉和2座1080m3的高炉正在投入建设之中,新增产能240万吨。而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新疆八一钢铁已逐步关停3座430m3的小高炉,新兴钢铁也正着手将厂内两座不达标的高炉关停,预计这将每年为新疆减少180万吨的钢铁生产量,但这与新疆巨大的钢铁产能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
而对于那些高炉缓建的原因,分析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第一,受铁矿石价格加速下跌影响,新疆地区的铁矿优势变为劣势。目前国际铁矿石价格跌至80美元/吨以下,新疆铁矿石成本优势不再明显。据卓创资讯调查,目前新疆地区65%品味铁粉报价580元/吨,同规格山东地区价格为780元/吨,优势明显,但相较同规格外矿优势就明显较差,同规格矿粉港口报价在580~630元/吨。受到新疆本地需求较少影响,多数钢材及生铁产品需外运至东部地区消化,因运输成本过高新建地区有超过50%的钢铁产能已经停止运转。
第二,由于近年新疆地区新建钢铁产能增加迅速,产能过剩情况尤为明显。目前在疆内已投产的各钢厂中,设计产能在100万吨以上的钢厂共有8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高炉总数为19座;民营企业4家,高炉总数为9座。目前由于疆内需求量的逐渐减弱和国家节能减排的呼声逐渐增加,自治区政府及新疆建设兵团响应号召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新上项目审批。
第三,受钢铁行业低迷影响,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各大钢厂新建项目速度明显放缓。受此影响,新疆地区部分项目也受到影响,个别钢厂虽然在2013年如期将部分高炉或新增高炉建成,但至今为止一直未正式投产。
敢问路在何方?
边疆地带本来是中国钢铁行业的一片乐园,不少钢铁企业在难忍东部激烈竞争而向边疆地带迁徙。但是现在,扎堆建设将不饱和市场再度变成了过度饱和市场。对于钢企来说,未来的路在何处呢?
继续迁徙,还是调整结构?或许后者更加靠谱。
对于中国钢铁行业来说,目前已经到了告别数量型发展模式的时候了,而要将双脚迈进质量型发展模式的大门,痛苦的变革在所难免。这对于新疆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要闯过两道“坎儿”。
一是优化钢铁产业结构,提高钢材质量标准,严格控制低级别钢材消费市场。同时,加大差别价格政策实施力度,实施差别电价、水价,限制高能耗企业产量,淘汰落后产能,支持节能环保企业。
早在今年年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坚决遏制新疆钢铁行业产能盲目扩张。根据“实施方案”,在今后两年内,新疆将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50万吨、炼钢产能90万吨,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鼓励联合重组,甚至是跨地区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
而在工信部发布的前三批《关于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的公示》中,目前在新疆内有7家钢企通过审核,共19座高炉和16座转炉。同期工信部发布的《淘汰落后产能名单》中,涉及新疆的有2家企业,其中含2座高炉和1座电炉。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疆地区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疏堵结合,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局面,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利用新疆自身区位优势,鼓励钢铁企业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会为新疆钢铁行业打开新的、巨大的增长空间,为钢铁企业参与国际区域合作、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式和途径。
例如,中亚地区有着丰富的冶金矿产资源,可以为新疆钢铁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冶金原料。其次,新疆与中亚和周边国家的市场互补性明显,有利于新疆钢材出口。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亚地区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这会进一步拉动钢材消费需求。新疆钢铁企业开发的高强度抗震钢筋,可以在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抗震项目工程中发挥作用,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属于地震高发区和重灾区。
从曾经全国钢价的“高高在上”,到超越上海,一度成为全国钢价的低谷,新疆钢价沦陷的背后是中国钢铁行业的过剩已经由区域性的过剩蔓延为全行业的过剩。因此,对于那些想靠迁徙寻找新的成本低谷的钢企来说,未来的日子将步履维艰。而这个时候,与其进行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战”,倒不如踏实的调整自身产品结构,迎接钢铁行业新常态的洗礼
(关键字:新疆 钢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