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开启发展元年

2015-1-6 14:23:42来源:科技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经历了多年的等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发力了,毋庸置疑,2014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已经形成”,清华大学教授、电动汽车专家欧阳明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总结说。

  私人购车市场开启,2015年实现50万辆计划

  2012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到:争取到2015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500万辆。“目前看来要在2015年实现50万辆的目标有些难度,到2014年底总体保有量大概是10万辆。”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说。

  对此,欧阳明高也表示,未来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车型选择丰富,相关政策法规配套,在供需关系与基础设施良性互动之下,2015年实现电动汽车累计销售50万辆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

  这一说法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肯定。专家们的信心很大程度源自于2014年的销售数据。根据王秉刚掌握的最新数据:2014年前11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2.9万辆,同比2013年增长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2.4万辆,同比增长25倍。

  与往年不同,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中,私人购买数量占到了70%。多样化的产品和补贴政策,全方位的充电服务和保养维修让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实现了井喷。

  欧阳明高表示,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从汽车大国到强国的发展路线选择越来越清晰,共识越来越多。中国目前也已经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

  “政策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见”

  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14年7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经说,关于电动汽车,“有国务院领导亲自协调,有多个部门的合作,以后利好消息一定是层出不穷。”这预示着一系列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国家政策将出现。

  有媒体说2014年是电动汽车年,因为这一年甚至很难统计清楚从中央到各地方有多少条与电动汽车发展相关的政策出台。2014年年初,北京、上海等不少城市相继启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除了享受中央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也拿出钱追加补贴。在汽车限购的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对新能源汽车给以特殊待遇。

  2014年7月,《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出台,“方案”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备案范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同月,国务院公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2014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工信部下发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一批)”。

  除了基础设施以及地方保护之外,2014年11月26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这同样是影响未来新能源汽车走向的重要问题,被认为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即将放开的重要信号。

  “针对一个行业如此密集地发布各种政策,这种力度和重视程度确实是前所未见。”欧阳明高说。

  如何逐步摆脱政策依赖

  “如果说十年前,人们对是否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能不能发展起来这些问题还有争议,那么现在全国上下的共识已经达成,这对我们业内人来说是特别难得的事情,在这样的共识下,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入这个行业,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已经形成。”欧阳明高说。

  他同时强调,在发展形势喜人的情况下,更要保持清醒,要认识到现在的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跟政策的扶持息息相关。“我们的电池产能不足,成本还是偏高,车型偏少,需要政府补贴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下一步我们要考虑如何才能逐步摆脱依赖的问题。”

  对此,王秉刚同样表示,逐步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他认为解决的办法不是一味压缩成本,而是增加准入,加入一些更加积极的、有能力的企业,让现有的格局更有活力。他说,一些车企有汽车生产资质,但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还在观望,但社会上有些企业愿意做、有信心做,那就应该批准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加入进来,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显然,政策制定部门的观点亦如专家所想,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释放的政策,对有技术、有能力的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将放开门槛。

  欧阳明高说,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个人对现在的情况很满意。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是照抄国外,也不存在车壳是自己的,内在都是进口技术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力量,在很多领域并不比国外差,所以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

(关键字:新能源汽车 成本 消费)

(责任编辑:0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