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卫:从根源入手解决产能过剩

2016-3-10 13:46:26来源:中国冶金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同时也要跟需求侧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钢铁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卫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对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分析。

产能过剩的背后是发展问题

在李卫看来,产能过剩问题的背后是对发展的理解问题。过去,大家都在追求发展的规模排名,因而各地出现大干、快干上项目的现象,从而导致产能建设投入增长过快。李卫认为,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一是企业自身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扩张;二是多头管理,对行业的管理交叉重叠,政府主导投资造成市场失灵,助推了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三是为了保住地方财政和就业,一些地方政府通过税收减免、土地优惠、财政补贴、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补贴亏损企业,同时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作用不强,导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要我说,马儿你慢慢跑,希望能跑得远一点,长久一点。”李卫以跑马来比喻发展,强调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更注重发展的质量。

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多方发力

对于如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李卫提出4点建议:一是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化解产能过剩,关键是要靠市场发挥作用,优胜劣汰。政府应该改变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评价体系,从对企业的干预中逐渐淡出,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严格执法,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做好转型人员再就业培训和安置工作,减轻企业尤其是国企办社会的负担。

二是企业发展要依靠创新。企业要研究市场需求,通过有效的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做精做强上下功夫,而不是追求大而全。质量、环保、安全等标准都在提高,企业需要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三是我国在外交上应该更加积极主动。目前,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就是“世界工厂”,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在世界中占比较高,需要通过外交宣传谈判等手段,使世界了解到中国是在牺牲自己的环境利益,给全世界供给产品,减少我国在碳排放等问题上的纠纷和压力。这样可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更多地进入采购目录,扩大需求空间,有利于化解国内产能过剩。

四是进一步促进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内部协商,帮助企业提高对供求关系的平衡把握能力。

(关键字:产能过剩)

(责任编辑: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