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汇率市场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人民币持续波动,甚至对美元一度跌破6.7,创下6年以来新低。而关于人民币会否继续走低,各界均颇为关注。
7月21日上午,国新办召开2016年上半年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外管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而对于为何6月结售汇逆差扩大外储仍上升,王春英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缘于储备所投资资产价格总体上涨。
业内专家亦认为,短期跨境资金和人民币汇率仍然承受一定的压力,但长期看中国外汇储备能够充分抵御外部冲击。
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趋缓
根据外汇局统计,2016年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1248亿美元,二季度大幅收窄至490亿美元。按月来看,5、6月银行结售汇逆差逐步收窄至125亿美元和128亿美元,此前1月至4月,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544亿、339亿、364亿和237亿美元。
更直接的表现是,企业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银行远期结售汇逆差也大幅收窄。2016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签约逆差370亿美元,同比下降46%。其中一季度逆差363亿美元,二季度逆差收窄至8亿美元,显示远期市场外汇供求逐渐趋向平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趋于稳定。
对于跨境资金流出趋缓的原因,王春英解释称,一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总体较为平稳;二是市场情绪趋向稳定和理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
从外部环境看,除了年初以及6月底,其他大部分时间国际金融市场保持基本稳定,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上半年美元指数总体下降了2.6%。从国内看,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二季度经济延续了一季度平稳增长的态势,国内需求的作用更加巩固,各项改革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部分经济指标表现良好。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逐步适应新机制,汇率预期总体趋稳。从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价差来看,今年1至4月份日均价差逐渐收窄。分别为419个、111个、94个和80个基点;5月份虽然扩大至162个基点,但6月份又回落到97个基点。
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结束了连续11年的跨境资金净流入,开始出现净流出。不过,王春英称,主导因素不是外来资本撤资,而是我国民间资本不断地扩大对外投资,布局海外。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外金融资产增加1098亿美元,其中超过50%是对外直接投资。另外,我国对外负债下降135亿美元;同时中国仍吸收了411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
“从未来情况看,我国跨境资本流动总体仍会主要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王春英称,从这一角度而言,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保持基本稳定。
6月结售汇逆差扩大
尽管总体来看跨境资金流出趋缓,但逐月来看,6月的跨境资金流出较5月增强,这与最近两个月来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有关。6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较5月末贬值2.19%;参考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分别较5月末贬值2.39%和0.47%。
同日公布的6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28亿美元,5月是125亿美元,小幅增长。如果看“银行代客即期结售汇”和“远期结售汇”两个子项目,则扩张幅度较大。两个子项目统计的是银行与企业和个人客户直接进行的交易,受外来干扰最少,企业和个人的结售汇意愿对这两个项目的影响最为直接。
银行代客结售汇在今年1月贬值预期最为强烈的时候,一度达到逆差4548亿元人民币,售汇达11915亿元人民币;而到今年5月收至逆差677亿元,售汇8371亿元。不过,6月数据显示逆差进一步扩大至1161亿元人民币,售汇9189亿元。
另外,6月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总额为84亿美元,与5月的83亿美元基本持平。“很明显,面对6月美元报价的飙升,出口企业的签约动力并不强。”知名外汇专家韩会师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同时,6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总额为92亿美元,较5月的70亿美元高出一截。最终,6月远期结售汇出现8亿美元的逆差,而5月则为13亿美元的顺差。“暗示市场对人民币后市不甚看好。”韩会师称,毕竟逆差规模非常小,与2015和2016年初动辄数百亿美元的远期结售汇逆差相比,现在的情况已经是相当不错。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短期内跨境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降准。从一些领先指标看,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冲击尚未充分体现。近期美元指数走强,这会对中国跨境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不过,强美元是把双刃剑,美元持续走强也会拖累美国经济以及美联储加息的节奏。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维持中性,MLF的投放延后降准的时间点。三季度末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再度走强。
(关键字:投资资产价格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