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生态保护优先开发其次

2016-9-21 8:45:33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

流域经济尤其是大河流域经济往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实施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计划,对其流域内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综合开发,从根本上改变了田纳西流域落后的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各国学习、复制。我国也不例外,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拥有全国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巨大的航运潜力,是国家战略水资源地和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核第一的“黄金水道”。

长江经济带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省市,人口占比接近40%,GDP占全国的45%,横向连接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新时期以来,随着长江流域开发的不断增速,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导致长江水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长江流域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

日前,《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多位专家认为《规划纲要》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尤其是将生态环境保护提到了首要位置,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概念起源于1984年陆大道提出的长江沿岸产业带,沿海与沿长江两个一级轴线,“T”字型宏观战略。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层面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进而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90年代出现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概念。

作为党和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对长江流域的治理尤为关注。2013年7月21日,他在武汉考察时曾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年-2020年)》,至此长江经济带概念正式形成,此后相关政策性文件密集出台。在政策的推动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浙江省对外投资76.9亿美元,同比增长218.1%,江苏省对外投资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3%。两省对外投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上海(同比增长70.3%)。

《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这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各方面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据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规划纲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金水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瓶颈制约将有效疏畅、功能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衔接高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到2030年,水脉畅通、功能完备的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全面建成,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长江经济带将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

《规划纲要》从起草开始,就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该负责人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战略区别于其他战略的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畅通“黄金水道”重在协调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新时期以来,随着长江流域发展的不断增速,长江中下游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导致长江水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威胁,长江流域的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这也是此次《规划纲要》将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到首位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大量工业园区建设,化工企业的密集分布。导致环境污染较严重,污染水域,环境事件频发。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数据显示,2014年,长江经济带涉及的11省,总共发生环境污染事件256件,占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总次数的约为54%。尤其是上海,2014年共发生108件环境污染事件,居全国之首。虽然环境污染事件频出,但治理情况却差强人意。

另外,环境污染之外,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刘治彦说,从历史原因看,根据国家整体区域发展战略,效率为先,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曾一度忽视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毅也曾撰文指出,从长江流域全区域来看,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率并不高,农业和生态地区的贫困化趋势明显。长江流域11省市的平均城镇化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下游的沪、苏、浙城镇化水平较高,中游湖北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省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区域发展不平衡反过来会对长江治理带来诸多问题。在水资源保护以及生态补偿方面,会导致中上游治理乏力,下游压力大、任务重。刘治彦说,虽然下游长三角较发达地区对上游省市有对口帮扶,但往往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

(关键字:长江经济)

(责任编辑: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