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溪淳在炼铁厂新烧结中控室参观调研。
1月16日至1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到太钢调研。他指出,2011年,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将迎来转型关键期,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在发展方式上、在新增产能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在科技创新上,都需要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太钢是中国钢铁行业进步的一面镜子,已成为钢铁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1月17日下午,吴溪淳在花园国际大酒店同公司领导进行座谈。太钢领导李晓波、杨海贵、胡玉亭、刘复兴、周宜洲、王新平、韩瑞平、侯进平、高祥明、柴志勇、彭存根、林企曾、张志方、韩珍堂,太钢监事会主席赵子传,监事暴峰参加座谈。
吴溪淳强调,“十二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期,中国钢铁工业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市场需求会发生质的变化。国内钢铁产量高速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资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约束更加突出。品种质量能否达到世界一流,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能否成为产业发展的主流,资源供给局面能否改变,产业布局调整能否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内生动力和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能否尽早形成,已经成为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必须解决的突出矛盾。为此,全行业必须加快战略结构调整,争取尽快实现四个方面的根本转变。即:在生产经营上,由过度追求产量扩张,靠增加资源投入赢利的粗放型经营,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提高,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人才成长的集约化经营转变;在企业发展上,由注重钢铁主业发展,向既做强钢铁主业又向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转变;在新增产能和布局调整上,由内陆发展,向沿海和靠近原料、靠近用户的地区发展;在科技创新上,由消化引进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向原始创新能够引领行业发展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钢铁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建设。实现这四个转变的标志是产品品种质量水平能够不断满足用户产品升级、国家重大技术创新的需要;节能环保、绿色制造能不断满足循环经济和国家有关目标要求;原料、燃料供应能形成利益共享的保障;现代化钢铁工业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吴溪淳指出,近年来,太钢在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较好地完成了消化引进技术集成创新逐步向原始创新的转变,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转型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太钢展现出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灵魂;求真务实、严于律己的领导作风;学习向上、追求卓越的员工理念;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为钢铁行业树立了典范。“十二五”,中国钢铁协会全体会员企业的工序能耗达标率要达到100%,干熄焦率100%。希望太钢把相关技术创新成果输出去,为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晓波代表公司对吴溪淳来太钢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李晓波指出,吴溪淳会长结合未来钢铁市场形势,为太钢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太钢将结合实际,在产品研发、市场调研、用户对接和技术创新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太钢发展的新跨越。
此前,吴溪淳深入太钢新烧结、型材径锻机项目、精密带钢项目及不锈钢工业园等现场调研,参观了国内首例烧结活性炭烟气净化装置、冶金除尘灰资源化等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
(关键字:太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