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不锈钢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进口激增和利润率低等问题。虽然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欧洲不锈钢行业必须进行改革,但各方多轮会谈下来依然无法就改革方案达成共识。有的人认为重组是大势所趋,但有的人却认为重组难以实施。与此同时,有关重组时间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只需几个月,有的却说需数年时间。 改革初现“苗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欧洲几大不锈钢巨头近来的一些动作将推动改革的进行。这些动作包括:今年初安赛乐米塔尔剥离其不锈钢和电炉钢业务,成立独立上市公司———Aperam;蒂森克虏伯计划从主业务中剥离不锈钢业务;奥托昆普任命新首席执行官旨在带领公司摆脱亏损困境;阿赛里诺克斯将成立一家独立于主控股公司之外的新公司,接管西班牙南部的板材业务。
安赛乐米塔尔剥离作为2006年大手笔普碳钢收购交易组成部分的不锈钢业务,引发全球媒体对该行业的关注。总部位于奥地利的钢铁金属市场研究公司的不锈钢分析师Markus Moll认为,部分钢铁集团将剥离或出售不锈钢业务,以优化后者的独立经营。“换句话说,就是将累活转给别人做。”他评价道。
一旦蒂森克虏伯如期剥离其欧洲不锈钢业务,加上Aperam的成立,欧洲不锈钢行业发展就会明朗化———四大厂商相继上市,财务全部透明化,完全市场化运做。
面临的改革形势
谈到改革实施问题,外界普遍认为奥托昆普的资产负债压力最大。尽管该公司位于芬兰托尔尼奥的大型综合厂效益颇佳,但其瑞典和英国工厂缺乏竞争力,而且该公司也未能在发展迅猛的铁素体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奥托昆普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Mika Seitovirta虽然接了个烫手“山芋”,但作为一个外行人,他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更好地审视被业内资深高管否定的改革方案。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Seitovirta希望集中精力主攻核心业务。此举将确保综合型高产能的托尔尼奥厂的竞争力,但却令其他工厂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是否应该关闭瑞典的Avesta厂。一旦首席执行官决定采用该方案,其改革之路必然十分崎岖,因为董事会中瑞典人的话语权很大。而且一旦Avesta被列入观察名单,英国Sheffield工厂必将步其后尘。
西班牙阿赛里诺克斯则属于另一个极端,其改革面临的压力最小。实际上该公司不止在一个场合宣称自己无须参与欧洲的重组。不过,该公司却是那些可能被出售的不锈钢资产的潜在买家。
阿赛里诺克斯是欧洲不锈钢板生产商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如果将其海外工厂纳入统计范畴,该公司的产能将跃升首位。除了位于西班牙南部的零负债的综合钢厂,该公司还在美国拥有综合钢厂,在南非拥有熔炼和轧钢产能,在马来西亚新开办了一家冷轧钢厂。欧洲地区销量约占阿赛里诺克斯总销量的40%,而蒂森克虏伯不锈钢的这一比例高达80%。阿赛里诺克斯的国际业务与奥托昆普形成了巨大反差,后者的产能全部分布在欧洲地区,这也是后者的问题之一。
欧洲厂商中国际化程度第二高的是Aperam,该公司在巴西拥有不锈钢熔炼厂和不锈钢轧制厂。这些工厂提高了该公司的市场认知度,也让其在欧盟市场之外另辟营收途径。包括电炉钢在内,巴西业务约占该公司总营收的25%。
蒂森克虏伯不锈钢目前正努力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数年前该公司已在墨西哥建成冷轧分公司Mexinox,原料补给全部来自欧洲。最近该公司又忙于扩张美国阿拉巴马州冷轧厂。就在同一地点,年底还将新建一座热轧厂,12个月后再新增一座不锈钢熔炼厂。不考虑汇率因素,上述举措都将为蒂森克虏伯叩开北美不锈钢市场的大门。
改革面临挑战
市场难以对改革方案进行预测。大部分业内人士的关注焦点是合并后减产以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但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我们不能指望合并解决所有问题。”
同样,即便欧洲四大不锈钢巨头———蒂森克虏伯不锈钢公司(在欧洲拥有德国TK Nirosta和意大利蒂森克虏伯Acciai Speciali Terni两个子公司)、奥托昆普公司(在欧洲的芬兰、瑞典和英国有工厂)、Aper?鄄am(在欧洲的比利时和法国有工厂)和阿赛里诺克斯公司(在欧洲的西班牙有工厂)愿意解决问题,但改革方案不全由他们决定。
行业改革还面临其他几大阻力,尤其是一旦合并后形成市场份额超40%的巨头,必然将引起反垄断调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欧盟不点头,一切都是空谈。”他还说,欧盟对合并设置了诸多限制,并有权要求实施补救措施,这让合并变得难上加难。
所有潜在合并的参与者肯定会全力争取向股东提交双赢方案。当然方案会受到约束,因为大家都会全力争取保留平台。此外,职业经理人们也不会提出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失业的计划。
国家利益也会影响合并。以奥托昆普为例,政府持有其30%左右的股份。即便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运营,但关闭工厂设施却极易演发成政治事件,由此付出的社会和环境成本过高,合并后的协同效应短期内难以进行弥补。
可能的合并组合
不锈钢行业的振兴需要所有成员企业永久性大幅度减产。金融危机期间,欧洲不锈钢厂一直都配合减产,按需定产,但这种做法只能在不削减运营费用的情况才能持续较长时间。
阿赛里诺克斯可能是唯一能长期减产的不锈钢生产商,这点通过其下半年的短期工作制就能看出。其他3家公司则不同,必须按比例削减工作量。不过没人会单方面关闭工厂,因此如果非减产不可,那合并双方最可能同意的方法就是削减部分重叠产能。前安赛乐米塔尔欧洲不锈钢副总裁、业内咨询师Cedric Orban认为,只有在欧洲拥有多处资产的厂商才可能进行重组,因为后者有能力关闭部分熔炼产能。
蒂森克虏伯Nirosta与Aperam的铁素体业务都很强劲,几位业内人士都认为Nirosta旗下部分轧钢厂的表现优于Aperam。但是,考虑到反垄断问题,为优化熔炼和轧钢厂的运营而进行合并是不允许的。Orban表示:“Aperam和Nirosta的市场重叠,也是部分汽车行业和白色家电行业大客户仅有的欧洲供应商。一旦两者合并,其市场份额将高达80%。”他还说,Aperam或许更适合与蒂森克虏伯Acciai Speciali Terni合并,但这样一来,奥氏体热轧不锈钢市场又可能被奥托昆普和蒂森克虏伯Acciai Speciali Terni所垄断。“奥托昆普和Aperam的合并如果能取得突破,还是很有意义的。” Orban表示:“一方面奥托昆普旗下工厂可以转移部分特级品至Aperam旗下工厂,另一方面双方可以重新分配生产设备。”
合并重组之外的改革可能
虽然市场一直关注通过并购和优化实现欧洲不锈钢板产需平衡,但这就是最佳方案了吗?行业咨询公司Laplace Conseil的分析师Marcel Genet不这样认为。“对一个成本架构十分稳定的行业来说,改革结构的意义不大。”他说,“现在的行业结构无法进行大的战略调整。”
企业并购不仅因反垄断和文化差异问题难以实施,而且过程十分艰辛,成本非常高昂。Genet还认为,即使合并,企业业绩也不会有大的提升,财务状况也不会有大的改善。
那是否有其他方法呢?Genet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结构重组,而是改变经营模式,后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其一,欧洲不锈钢生产商找出一种区别于共同经营的合作方式。其二,钢厂彻底改变定价方式。不锈钢行业陷入困境的原因在于失去了定价权,总是执着于将合金附加费的波动风险完全转嫁给下家。生产商必须改变这种定价模式,承担部分合金附加费的变动风险,提高价格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