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12月6日开始停牌,公司称正在筹划部分资产调整。对此,有媒体咨询宝钢多位人士获悉,宝钢股份旗下的不锈钢等资产或将被置出上市公司。
目前,宝钢股份的钢铁产品主要包括碳钢、不锈钢、特殊钢等,其中,不锈钢资产主要是位于上海宝山的原宝钢不锈钢分公司,以及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54%的股权。
宝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媒体记者,与公司旗下的碳钢产品相比,后起发展的不锈钢和特钢等资产一直盈利情况不佳,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公司也一直在考虑寻找适当的时机将不锈钢和特钢资产置出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股份的半年报就显示,今年上半年,受下游行业需求持续低迷影响,厚板产品毛利亏损扩大,特殊钢产品虽然减亏,但仍未能盈利,而不锈钢产品虽然扭亏,但毛利率只有0.85%,远低于热轧碳钢板卷产品的13.64%的毛利率和冷轧碳钢板卷产品15.29%的毛利率。
而宝钢另一位内部人士对媒体指出,不论是宝钢在上海的不锈钢资产还是特钢资产,由于身处市内,都面临被要求搬迁的问题。此前宝钢内部也曾做过多个搬迁方案,比如将不锈钢资产搬迁至福建或者宁波,不过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
一位钢铁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如果不锈钢资产和特钢资产陆续从宝钢股份置出,将有利于宝钢股份降低经营风险,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锈钢整体产能过剩,中国仍有大量新产能上马,预计明年也不会太乐观。
宝钢股份5日收于4.88元,上涨0.62%。
宝钢股份停牌重组 或剥离亏损资产
已步入微利时代的宝钢股份正谋划通过资产调整,使公司轻装上阵,持续发展。
12月6日,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部分资产调整事宜,为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对公司股价造成重大影响,公司股票自2011年12月6日起停牌。”
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公告所称的“资产调整”主要涉及宝钢股份的不锈钢和特钢两块资产。“它们的经营业绩不佳,在此次资产调整中将会被剥离出股份公司。”
剥离两大亏损资产
“宝钢股份复盘后要大涨了。”当一位投资者获悉不锈钢和特钢有可能剥离出宝钢股份的消息后,脱口而出。“半年来,宝钢股价一路下泄,为了护盘,前不久,宝钢集团已宣布增持股份公司股票。将不锈钢和特钢业务剥离,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宝钢股份的信心。”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宝钢早在今年夏天就已提前“入冬”。2011年上半年,虽然宝钢股份的营业收入高达1110亿元,同比增长了13.5%,但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降了36.9%。第三季度,宝钢颓势依旧,实现净利润仅12.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1.32%;前三季实现净利润63.21亿元,同比下降40.4%。宝钢将三季度盈利继续减少的原因归结为“主要下游用钢行业的需求复苏缓慢,主要原料价格维持高位,行业整体盈利环比二季度大幅下滑。”
热轧和冷轧薄板毛利下降是宝钢盈利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年1至6月,宝钢冷轧碳钢板卷和热轧碳钢板卷的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了12.89个百分点和8.0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营业收入占宝钢全部钢铁产品60%以上的薄板,仍然是宝钢利润的主要来源,今年上半年,宝钢冷轧碳钢板卷和热轧碳钢板卷的毛利率仍达15.29%和13.64%。
但特钢、厚板却在吞噬着宝钢的利润。宝钢半年报显示,今年1至6月,其特殊钢产品和宽厚板的毛利率分别为-0.19%和-9.48%,而不锈钢产品的毛利率仅0.85%。有知情者告诉记者:“前三季度,宝钢的不锈钢事业部实际上已经处于亏损状态。”而将不锈钢和特钢业务剥离,无疑能使宝钢股份的业绩报告变得较为好看。“今后,宝钢股份将可以专注于竞争日趋激烈的薄板业务,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上述知情者说。
其实,将不锈钢事业部从宝钢股份公司剥离,不但有利于宝钢上市公司的发展,也为宝钢不锈钢业务拓宽了发展空间。目前,宝钢不锈钢已具有250万吨(包括宝钢德胜100万吨)的产能,去年在国内市场占有14%的份额,“宝钢不锈钢”在我国已成为除太钢不锈钢以外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据了解,为了做大、做强、做精宝钢不锈钢事业,近两年,宝钢股份的大股东一直在谋划将不锈钢事业独立发展,“要组建不锈钢集团”的说法在宝钢员工中早已不是秘密。“不锈钢事业部已经建立了从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体系,如果组建不锈钢集团,将有利于宝钢不锈钢事业的专业化发展。”宝钢集团机关的一位人士称。
宝钢不锈钢事业部的总经理目前由宝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楼定波兼任。据了解,不锈钢集团如果成立,其级别将与宝钢股份平起平坐,这也将助推宝钢不锈钢的发展。
宝钢集团将不锈钢事业部从股份公司剥离,也许还有另一层考虑:未来几年,宝钢的不锈钢业务将搬离上海,宝钢决策层必须未雨绸缪。宝钢员工中流传的说法是,“上海市政府对宝钢有这方面的要求,并设定了搬迁时间。
而宝钢不锈钢集团如若成立,其总部很可能放在福建。今年3月,宝钢集团已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福建大型民营企业德盛镍业组建了合资企业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据称,宝钢投资高达200亿元。宝钢的目标是,在福建建设全球最大的绿色不锈钢产业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实现400万吨以上不锈钢产能,从而跻身全国不锈钢生产企业前列。
连年亏损的特钢事业部从宝钢股份剥离后将何去何从?据一位宝钢人士分析,其涉及军工的部分可能会留在宝钢集团,而将其余资产置换出去应是一个不错的出路。-《21世纪经济报道》
钢铁利润率创历史新低 不锈钢企亦难独善其身
【前言】 在钢价下挫、矿价坚挺的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盈利水平跌至历史最低水平。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77家大中型钢企中有25家出现亏损,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0.47%,利润仅13.75亿元,环比下降82.6%。在12月3日召开的“2011中国钢铁产业链战略发展与投资峰会”上,中钢协党委副书记罗冰生透露了上述数据,此外,10月份25家大中型钢企亏损总额21.25亿元,亏损面占到32.5%。对于钢铁行业的惨淡现状,罗冰生分析称:原因之一是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不断积累,原因之二是钢价下滑而成本大涨。
与此同时,国内不锈钢企目前的经营状况也同样不如人意,根据国内主要几大不锈钢企业反映的情况看,受钢价下滑与需求萎缩的影响,2011年年度不锈钢企业预亏的概率很大。不过目前来看,国内多数不锈钢企业并未考虑过多减产,相反目前陷入停产的钢企也仅仅多以间隙性停产来应对,全面停产仍毫无迹象。不锈钢企业仍然在力挺达产。相比之下在利润下滑的境况下,钢铁企业更乐意朝着全面达产的目标而努力,部分钢企更是希望本年度可以冲出一个产量新高,这也加剧了市场不锈钢价格的运行压力。
目前整个钢铁产业需要结合国内制造业的大环境来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的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环比回落1.4个百分点。当月PMI自2009年3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显示出经济增速回落趋势仍将延续。从分项数据来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低于50%。同上月相比,只有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分别上升2.8和0.3个百分点;其余各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幅度较大,超过2个百分点,均回落到50%以内。这一数据表现出目前的整个制造业经济景气度不乐观,与目前的整个产业现状而言也是十分吻合的。
从上半年不锈钢企业公布的半年报来看,上半年宝钢股份不锈钢毛利仅有0.85%,虽然同比增长了0.29%;上半年太钢不锈不锈钢毛利有8.05%,但同比下降了1.81%。同比去年同期两大钢企从毛利率的增长来看,整体表现较弱。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三年,企业平均毛利润基本可以维持在10%左右,然而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利润率的几乎告别了“10”时代,目前随着制造业成本的增加,可以说不锈钢企业可能是正在临近盈亏线的水平在经营,一旦遇到行业景气度不高带来的风险,亏损的风险就很大。
从目前的产业现状来看,前期扩充的不锈钢产能在近两年陆续开始释放,虽然更多的言论将不锈钢行业利润率下滑指向”产能过剩“,但相对而言,需求的增长受到内、外围因素的制约难以如炼钢项目上马一样爆发性的增长,尤其是前两年持续上马的项目开始逐步向达产与增效进发,这使得需求的增长难以短期内同步扩增。自金融危机后,不锈钢产业逐步步入产能产量高举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于需求的影响,尤其是出口压力越发显现。从海关方面的数据来看,10月份出口环比大跌,且已经是第三个月下降,尤其是欧债危机对于国内出口需求的干扰。相对而言,在产量无法有效压缩的前提下,内销所分担的压力就将更大,一旦需求面出现小的波动,对于整体产业所产生的影响都可能是迅速凸显的。
不过中国的不锈钢产业尚未进入全面整合阶段,大型钢企仍然各占一方,在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同质化情况依旧相对严重。对于中小钢铁企业,尤其是民营经济,政府对于落后产能的调控所影响的企业规模仍然较小,部分企业甚至通过增加产能装备来避免被淘汰的局面,这也是的整个不锈钢产业整体产能的增长变得更加无序,企业间的竞争也缺乏统一的协调性,也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内斗“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中国钢铁企业的盈利本身。
在目前的产业背景下,虽然中国的部分不锈钢生产企业仍然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采购优势或销售渠道优势继续在竞争中屹立不倒,但利润率的下滑可能会迫使钢铁企业不得不通过加大产量来分摊部分压力,尤其是产能闲置后带来一些成本的增加。需要指出的是尤其是新兴的不锈钢企业,新建的设备还存在的定期偿还债务与折旧费用,从融资的角度出发企业也不见得会明显压缩产量。此外,原材料的定价权也不完全掌握在中国钢铁企业的手中,除担忧需求面的变化外,原材料的变化也是中国钢铁企业难以通盘把握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整个产业布局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前,钢企仍然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面临着利润率较低的现状,不过中国的钢铁企业可能希望借助阶段性的行情上涨可以带来全年利润的提高,这一点在过去的产业发展过程中都有所见。
(关键字:宝钢 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