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北方大型不锈钢企业出台7480元/50基吨的高碳铬铁询价之后,5月10日晚北京地区下了一整夜的雨。11日,天空依然延续阴沉并时而飘落毛毛细雨,笔者在濛濛雨雾中参加了爬山比赛。从香炉峰下来后手机里出现了其最终价格定在7600元现款到货的信息,比前一个月上涨了120元。抬头再望天空,顿觉豁然开朗。感谢朋友们时常告诉一些铬市信息,让已经远离铁合金市场的曾经参与者继续感知行业的温情。有友人因此询问,此番价格小幅回升能否使铬铁行情就此踏上回归之路?
笔者在《投资力度决定铁合金市场热度》一文中进行了阐述,影响铬铁价格涨跌的关键因素还是供需态势。5月12日央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0.5%,充分表明中国的经济形势依旧不乐观。铬铁的主要需求方面集中在不锈钢领域,不锈钢行业的冷暖直接决定铬铁乃至铬矿产业的炎凉。关于目前的不锈钢行业低迷状况及其面临的产业形势,笔者已在《出口关税上涨不是镍矿价格调整的拦路虎》一文中做了详细分析,恕不赘言。Alibaba、西本新干线等很多网站也匿名转载了这篇文章,笔者此前写的很多文章也被这些网站匿名转载。说明拙作受到了关注,本该感谢,但匿名转载却着实让人费解。
2008年是中国乃至全球不锈钢产业增速切换的分水岭,也是铬铁铬矿供需总态势发生逆转的分界线。自此以后,全球范围内,铬矿增速远大于铬铁,铬铁增速大于不锈钢,铬铁产能超过下游需求。中国的铬铁产能在2011年超过当年的380万吨消费量,已经达到400万吨左右,还在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外铬铁也在持续增产,且增量部分目前乃至未来3-5年内都只能瞄准中国。国外的铬矿山也在高速扩产,扩产部分也只能投向占据全球铬矿国际贸易量80%以上的中国市场。
尽管铬铁铬矿市场格局在某一特定短期内或有起伏,除非偶然因素影响,全球尤其是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供大于求的总态势已经确立,价格总趋势难以向上。笔者在2011年12月29日发表的《铬市浮云不遮望眼》文中对2012年的中国铬市走势进行了猜测,时间过了四个多月,也大体印证了1/3。2012年3月30日在成都市神仙树街千禧酒店内举行的铬镍会议上,笔者进一步做了详细猜想。不考虑货币通胀因素,从供需增长态势看,未来的铬矿铬铁价格趋势会总体下行。
最近的铬铁价格有所回升是否意味着当前的供需态势发生了改变?铬矿能否跟风涨价?稍微回顾一下中国官方公布的2008-2011年经济数据,或可帮助分析铬铁与铬矿的价格走势。2008、2009、2010、2011年,中国GDP增速分别为9.0%、8.7%、10.3%、9.2%,年均CPI分别为5.9、-0.7%、3.3%、5.4%,M2分别增长17.8%、27.7%、20.8%、13.6%。其中,2011年5、6、7、8月的CPI分别高达6.4%、6.5%、6.2%、6.1%。据有关机构研究,2009-2011年的全球新增M2规模中48%来自中国,其中2011年的中国新增M2占全球达52%,2011年末的中国M2/GDP比值达到189%。2011年末,中国M2余额85.16万亿元;2011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万亿元。
关于铬铁与铬矿的近期价格变化,5月11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进一步帮助解释部分原因。中国2012年4月的CPI仍高达3.4%,仅比3月的3.6%小幅回落。物价上涨已不仅表现在10元人民币仅能买两根葱或白菜价格上涨2.7倍,还出现在水价、电价轮番上涨等诸多方面。4月末的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88.9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中国长期实行的货币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依然没有根本性转变,通胀压力在短期内必然难以实质性减弱。对于国产铬铁行业,受货币通胀影响最大的人力等非矿成本加速上升,直接生产成本不断抬高,中国汽柴油的价格高于美国的怪现象也进一步抬升了运输成本。尽管中国自有的铬铁产能已经非常巨大,主要受制于销售价格走低一直难以充分释放,单月产量只在2011年3月达到过30万吨。
与此同时,国外铬铁的生产成本也受全球性通胀影响而不断抬高,中国进口铬铁的主要来源国都在承受高通胀的重压。哈萨克斯坦的2011年末CPI上涨到8.3%,南非的CPI在2012年1、2、3月分别高达6.3%、6.1%和6.0%,印度今年首次公布的CPI在1、2月一直盘踞在7.65%和8.8%的高位,土耳其的CPI在2012年4月创出42个月来的新高11.14%。2012年伊始,南非电力更显紧张,不仅铬铁的生产成本因此被再度提高,产量也受到制约。
南非生产的铬铁尽管品质一般,2011年的各方面信息显示,其出口售价若低于1.00美元/磅就意味着铬铁生产企业将失去其应有的合理利润。印度铬铁的品质要好得多,其销售定价始终坚持比南非铬铁高出3-5美分/磅。长期以来,进口铬铁一直比国产贵,先款后货且交货时间长,也不接受苛刻的入厂检验等条款。2012年1月至今,中国不锈钢产业持续低迷,国内的铬铁市场一直萎靡不振,无法承受国外高价也难以给投机进口留存空间。中国第1季度仅进口铬铁42.386万吨,比2011年同期52.375万吨减少近20%。
2011年留下的铬铁库存在第1季度得到了充分消化,即便一度犹豫的部分存货也在4月份已经消耗干净。中国的铬铁自给率快速提高,不仅扭转了进口铬铁的过分强势,还使下游产业获得资源保障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国内不锈钢企业已无法忽视国产铬铁的重要性。与之相反,国产铬铁的产业处境却更显艰难,产量增长的同时遭受的打压也在增多,价格长期低迷。2012年不断加剧的货币通胀再度推高了国产铬铁的非矿成本,长期挣扎在盈亏平衡线附近的行业困境更是雪上加霜。2012年3月以来的生产旺季,国产铬铁数量并未出现多少增长。通胀已经对国产铬铁成本带来了新的严重冲击,这次小幅上调价格或许仅仅表明不锈钢厂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
铬铁价格的些微回升虽然并不意味着铬铁市场的“春天”推迟到夏季呈现,无疑也会引发铬矿价格的跃跃欲试。自2011年秋季开始的铬矿大规模去库存化以来,中国码头和工厂内堆存的铬矿库存量估计已经减少100万吨以上,确实为矿价止跌构成一定支撑。2011年的国产铬铁达到235万吨,自给率已超过60%。可以预见,2012年的国产铬铁数量和自给率仍会继续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外铬铁的竞争也会更趋激烈。不难想象,国产铬铁的增长或许趋缓,铬矿去库存化的进展或会拉长。
国内的铬铁行情不振,铬矿市场也难以好转。2012年春季的铬矿行情几无亮点,众多矿商的美好期待彻底破灭。一路下行的铬铁行情限制了国内铬铁产能的释放,由此减缓了铬矿消耗。前几年超量进口形成了近400万吨的天量社会库存还需要很长时间消化,铬矿投机性进口经历过2010、2011连续两年的巨亏后已经变得异常谨慎,未来很长时间内也无法期待大规模的进口囤货能够再现。2011年第2季度以来,尽管外盘不断下降,面对低迷的国内市场需求,利息支出和仓储费用不菲,进口参与者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贸然囤货。2012年1-3月中国进口铬矿216万吨,比2011年同期253万吨下降15%。
或许不少人分析后已经发现,最近些微回升的铬铁价格只是一种市场机制的小幅修正,铬铁市场环境还远未出现根本性好转。区区120元也根本无法与铬矿分享,铬矿市场的供大于求态势并未彻底缓解。据有关机构的不完全统计,中国港口现有约276万吨的铬矿库存。估计2012年中国消耗铬矿总量大致600多万吨,大量的码头库存明显不支持投机进口再度升温。国外矿商在2011年囤积了大量待价而沽的铬矿,2012年的新采铬矿也已经陆续投放市场。
尽管铬矿与铬铁的市场走势息息相关,但二者的成本构成却完全各异,市场表现很难完全同步。虽然还不清楚国外的铬矿成本因为货币通胀到底会上升几何,但铬矿价格的向好之路无疑只会出现在铬铁价格大幅回升之后。尽管没有详细研究铬铁出口国的通胀水平与其货币汇率变化的关系,根据已知的信息观察当前的铬市,不断增发的人民币带来的持续通胀,很显然已经改变了国产铬铁的成本,既进一步加大了铬铁与铬矿的价格背离,也阻塞了目前矿价下的铬铁价格下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