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伦敦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而
QE政策效果
并未充分显现
金融危机至今,英国央行已启动4轮QE政策。第一轮是2009年3月初。为使英国经济早日走出衰退,英国央行开始实施规模空前的QE政策,至2010年3月已向市场注入2000亿英镑资金。第二轮是在2011年10月。在美欧债务危机阴霾笼罩、全球经济面临二次衰退以及美联储在2011年9月议息会议上宣布推出“扭曲操作”的大背景下,英国央行于
靠奥运会
提振经济不现实
如今,英国央行又把正在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当作扭转经济颓势的“钥匙”,寄希望英国经济能够借助奥运会而转运,进而实现英国央行需要经过更加地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实际上,在当前英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条件下,英国对奥运经济投资的75%都是对未来的投资。比如这些投资项目大部分在赛后会继续产生经济效益,奥运村在赛事结束后会变成居民区,有一些场馆会继续保留下来作为当地社区的运动设施,还有一些会拆除,但材料会重复再利用。同时,英国政府还统计到,奥林匹克公园产生了价值65亿英镑的建筑合同,其中98%被英国本土公司获得,这些公司中有2/3是中小企业。此外,6年来参与奥林匹克公园和运动员村建设的工人人数达到4.6万人。目前奥林匹克公园为周边5个区的共8500个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有10%的人原来处于失业状态,这些人在奥林匹克公园学会新的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求职。而且,英国政府还准备借助奥运这个平台,吸引投资、刺激经济增长。英国投资贸易署计划在奥运期间,在伦敦繁华地段的兰卡斯特大厦设立英国“商业大使馆”,向各国商界人士推介英国企业等。
尽管人们普遍期待奥运会能给黯然失色的英国经济增添一抹亮色,但愿望终归是愿望,最终是否能够反映到GDP的增长上来,刺激程度又有多少,还真不好说。最新民意调查显示,76%的英国人认为“奥运效应”对英国民众士气的影响要么短暂,要么根本不存在。他们依然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感到悲观。环球透视也预计,奥运会结束后,英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存在,英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出现回落。
财政政策
应与货币政策合力
依笔者之见,归根到底,英国经济本身出了问题,伦敦奥运会或许可以为英国经济复苏打上一针“兴奋剂”,但难以助其转运。因为,英国为削减财政赤字而实施苛刻的财政紧缩措施,令英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使英国政府税收大幅下降,政府也只好继续借债,然后再度紧缩,紧缩再带来商业利润下降、失业人数增加、实际收入减少。久而久之成为恶性循环,并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目前英国经济正面临自1930年以来的又一次更严峻考验,全球经济已经放缓,英国经济复苏受到严重影响。加之日益加剧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更是给衰退中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看来,必须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才能在英国经济有效复苏方面起到政策支持作用。
从财政政策看,启动发行永久国债计划比较可行。因为此举既能缓解债务重压,又能给予英国经济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并令英国经济发展趋向稳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借来长期债所筹集的资金,应着力用在支持英国实体经济发展上面。就货币政策而言,进一步采取QE政策,而通过QE政策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还要通过政策引流,使其流入实体经济。总之,只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方能取得提振英国经济的实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