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利困难,花销增多,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被迫靠借钱度日。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渡难关,众多龙头钢企此前就已纷纷发布融资公告。但引人深思的是,企业大肆举债本意是缓解资金压力,但在钢铁产能长期不降反增的背景下,部分借款成了维系产能过剩的“帮凶”。
武钢年内发债110亿
公告显示,武钢集团将于
今年5月,武钢集团注册了待偿还余额不超过110亿元的中期票据,根据原发行计划,公司将于今年三季度发行20亿元,2013年一季度发行40亿元。“因本公司2012年度资金使用安排发生变化,发行计划调整为2012年三季度发行2012年度第三期中期票据60亿元。”武钢集团公告称。
据了解,此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以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本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弥补公司青山本部经营过程中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主要用途为购买铁矿石、煤炭等原材料。”募集说明书称。
此前的
记者了解到,武钢集团目前虽然在海外已掌握部分权益矿,但每年仍需采购大量原材料,生产所需80%铁矿石和煤炭依靠外购。2012年,青山本部计划采购铁矿石约2222万吨,采购煤炭约1525万吨,折算下来,主要原材料采购资金约需4.24亿元,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较大。
值得关注的是,受生产规模扩大、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武钢集团运营资金需求不断增加,短期债务及中长期债务余额也有所增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到的数据显示,武钢集团资产负债率从2009年末的62.15%上升为2012年3月末的66.13%,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武钢集团短期借款余额为552.45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为93.83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67.65亿元。
钢企逆势举债扩产
行业供需难调、产能“越亏越投”的怪圈下,放眼国内钢企,类似武钢集团举债渡难关的例子并不鲜见。
自去年底以来,宝钢、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首钢集团等其他龙头钢企就已纷纷发布融资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钢企大肆举债背后,是国内钢铁产能的不降反增,即便经营惨淡,各大企业的实质性减产仍不明显。
中钢协最新旬报数据显示,8月上旬,重点大中型企业粗钢日产量为162.05万吨,旬环比增长0.82%,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估算值为196.99万吨,旬环比增长1.05%。“目前钢厂检修减产计划虽然有所增多,但从中钢协旬报8月上旬粗钢产量数据来看,实质性减产效果并不明显。”业内人士称。
来自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更值得反思:截至2011年底,中国粗钢产能已达9亿吨左右,创历史最高纪录,与6亿多吨的需求相比过剩1/3。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大部分靠银行贷款建设和维持市场运营。而原本就已资金紧张,产能扩充后,部分钢企需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这些钢铁企业就应该瘦身,而不是借钱。”我的钢铁网分析师张铁山直言。
实际上,产能扩张,不仅加剧了供求矛盾,也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与经营压力。以武钢集团为例,“十二五”期间,防城港千万吨级钢铁生产基地项目将适时进行建设,项目总投资639.9亿元,这将是一笔巨额开支。
另外,钢铁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钢协会员企业上半年财务费用支出同比上升37%。“相当一部分企业对银行资金用不起,主要表现在贷款利息支出过多、贴现利息支出较大、贷款较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中钢协副秘书长屈秀丽称。
(关键词:武钢 中期票据 钢企 6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