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人士称,高盛此举并非看空中国,除了获利了结外,目的之一或为筹资应对资本压力。
并非看空中国
对于此次高盛清空工商银行,以及近期外资投行频频坚持内地银行股,有评论认为,这反映出外资投行看衰内地银行前景的倾向。
不过,一名接近此次交易方的消息人士称,高盛此举并非看空中国,清空工行的主要目的是为获利了结。高盛对工行的投资始于2006年,股价已经从1元附近涨至5元上下,高盛已经对这样的回报感到满意,希望结束这笔期限较长的投资。
此前,连续出售中国平安股权在内的中国资产的汇丰控股也称,出售并非不看好中国经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动力。汇丰将在这个策略性市场继续投入,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发展。”
有分析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华尔街巨头的声誉打击极大,整个金融行业都面临重塑形象的问题。金融危机之后,外资金融机构连续出售中国资产,有重塑形象的考虑,通过增加股东回报,以求重新获得投资者和客户的信任。
此次减持,已是高盛在12月内连续第三次出售工行H股,加上更早前的三次,2011年11月、2010年10月、2009年6月,高盛通过六次减持清空了2006年购入的共计7%的股份。其中,数次减持均被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接手。
另一名消息人士称,高盛数次场外大宗交易都迅速由其他境外投资者接盘,且折扣率较低(低于5%的市场平均水平),凸显出不同的境外投资者对中资银行投资价值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不过,对于此次交易,接盘者是否仍是淡马锡,该消息人士称不能确认。
此前,在2012年4月接盘高盛出售的价值23亿美元工行H股时,淡马锡控股中国区总裁丁玮曾公开表态称,淡马锡看好工行长期发展潜力,看好中国经济。
或为应对资本压力
该消息人士还称,今年以来,全球经济走势复杂,监管层对提高银行资本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强化,为高盛带来一定财务压力,这可能是高盛选择减持的原因之一。
不过,上述接近交易方的消息人士称,高盛目前财务流动资金充裕,应对巴塞尔协议Ⅲ的监管并不成问题,出售工行确实客观上有益于资本充足率的合规,但并不是主要目的。
然而,根据
(关键字:外资 中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