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退场”(Septaper)已被搁置,接下来讨论的重点也许是量化宽松政策的新年退场。
但实际上,美国央行会发现讨论这个话题很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未必如此。量化宽松政策(QE)越来越像老鹰乐队知名歌曲《加州旅馆》唱得那样,进入很容易,但却无法离开。
而在这方面唯一具有借鉴意义的便是日本。日本央行早在2001年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13年过去了,依然在不断加印钞票。所以,没有理由可以表明美国、英国或其他任何已经开始印钱的国家会有什么不同。
市场信息表明现行货币政策给美国央行带来巨大麻烦。
美联储便是其中最大、最自然并且最重要的例子。早在今年春天,美联储便发出结束月度印钞计划的声音。毕竟,QE应作为一次性的、临时应对危机手段,而不能成为一项永久性的长期计划。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必须结合就业数据、销售数据、和信心指数综合衡量是否值得冒险。
实际上,以下三点决定QE计划开启容易退出难。
首先、QE不存在真正的成本。
批评者认为QE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并以魏玛德国作为案例,预测也许很快美元会贬值到需要推着手推车承载货币去购物的地步。
当然,这种可能性存在,但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一定会发生。在日本,自QE推出以来,通货膨胀率仅增长2%多一点,日元则是时涨时跌。英国自实行QE以来,通货膨胀正在下降,与其长期水平相比并没有更糟糕,美国也是同样如此。
假如并没有产生实质性通胀,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没有任何真正负面影响。中央银行甚至不会发生实际印钱行为,QE只会成为电脑屏幕上的魔法数字。显然,在此情况下,央行也不会有多少动力去停止QE。
其次、美国经济仍然脆弱。
印钞票可能会阻止经济的崩溃,但并不能够促进真正可持续的增长。经济增长依赖于诸多因素,比如技术、创新、税率、教育、基础设施和人口增长,而不是货币的供给。但如果经济出现问题,将导致央行因担心造成更大伤害而越发离不开QE。
最后、结束QE将会影响股票市场。
也许美联储各决策者可以装作从不担心这一点,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股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影响信心,必将影响到经济。另外一方面,这些决策者大规模投资于股票市场,同样不愿意看到股市沉没。
所以,很难结束量化宽松政策,毕竟继续推行该政策难以发现什么不利因素,而终止QE的坏处却很容易看到。
(关键字:QE 央行 量化宽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