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大宗商品涨势或趋缓 油价将承压

2016-7-1 12:13:4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日,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分析预测报告表示,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半年大幅反弹,但预计下半年涨势趋缓,国际粮价受气候影响将小幅上升,油价承压将在40-60美元/桶震荡波动,金属需求乏力价格将维持弱势。
    报告指出,1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延续去年大跌走势,2月降至最低点,但随后价格持续反弹。数据显示,6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比2月低点上涨28.6%,比去年12月上涨20%。

与去年12月相比,6月粮食价格上涨5.7%,包括棉花、大豆等其它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上涨21.6%,能源价格上涨22.7%,工业金属价格上涨9.5%,贵金属价格上涨19.0%。其中,大豆、食糖、原油、铁矿石价格涨幅在30%左右,是上半年价格涨幅较大的品种。

但报告也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包括主要新兴市场增速进一步放缓、美元加息、金融市场可能失控、发达经济体增长出现停滞、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

  日前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也表明,难民危机与经济压力结合,正在催生一股“内向型的民族主义浪潮”,加剧全球贸易疲软,甚至可能逆转全球贸易开放的趋势,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经济的疲软将推迟大宗商品供需再平衡时间。”

而美联储加息次数的预期从4次降为1次,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强度继续增加,将影响北半球的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生产,并使相关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

因此,报告预测,下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不会出现上半年大涨的情况,整体上维持当前价格水平或小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大,平均价格将高于上半年。国际粮价受气候影响将小幅上升,油价承压将在40-60美元/桶震荡波动,金属需求乏力价格将维持弱势。

具体来看,农产品市场,主要农产品价格供需基本平衡,气候因素将是影响未来价格的主要方面,小麦库存高企,下半年面临较大的季节性供应压力,价格将呈弱势;后期玉米生产、供应很有可能达不到市场预期,预计价格将以上升为主基调;厄尔尼诺气候导致的东南亚稻谷减产可能会在下半年对全球稻谷供应产生实质性影响,大米出口价格可能继续上升。

原油市场,加拿大火灾、尼日利亚紧张局势均一定程度导致了原油供应下滑,但后期页岩油有增产趋势、伊朗在制裁措施解除后也在大幅增产、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下降但仍在历史高位、我国原油除被需求可能会在数月接近顶点导致进口回落等,都会影响油价,尼日利亚反对派武装若与政府和解,也将令油价进一步承压,“下半年油价将在40-60元/桶的较大区间内震荡波动,价格中枢将在50美元左右。”

金属市场,受供应过剩、新兴市场需求乏力的影响,预计价格维持弱势。上半年,铜价是国际市场主要大宗商品中唯一下跌的品种,表明有色金属市场的去产能、去库存进展缓慢,这将继续给价格带来压力。而我国正稳步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去库存政策,铁矿石需求减弱,供应充足、港口库存庞大,预计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望继续回落。

(关键字:大宗商品)

(责任编辑: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