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提GDP翻番背后的深意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蓝图愈发清晰。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就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安排等角度入手,对十九大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我国将在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不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包含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将只增不减。
经济体制改革力度不减
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未来建设步伐还将继续提速。杨伟民表示,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这就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也是针对目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提出的。“十九大以后,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都不会减弱,只会进一步加大”,杨伟民进一步指出,未来我国将建设“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要有效、微观主体要有活力、宏观调控要有度。
今年4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十大领域35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及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也公开表示,今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突出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分析称,从近几年出台的当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看,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一段时期以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不过表面上改革领域大体相同,但具体改革内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有不同,体现了改革的延续性和深入性”。例如,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去年提出,要全面推开营改增,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而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今年则提出要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
在连续且深入的政策引领下,近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又实现了实质性进展。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官网发文披露,截至上半年,我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前6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1%,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减少9.6%;上半年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分析指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这也将是我国未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提前15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两步走”战略安排。2020年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指的是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可以保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
“‘两步走’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杨伟民具体介绍,实际上,这一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阶段,2021-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五阶段,2036-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根据上述时间表、路线图可以看出,十九大报告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次提出到2035年就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前了15年,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发展的成就巨大,超出了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未来我国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长期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也表示,在报告的起草过程中,起草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算,也委托很多智库做了相应的研究。“过去我们曾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到本世纪中叶,而实际上这一进度提前了。”对于原因,韩俊分析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全世界的预期,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如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我国的经济总量由54万亿元,现在已经增加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大提升,社会财富也极大积累。
杨伟民进一步表示,十九大后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基本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坚持一条主线,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大变革,即质量、效率、动力,同时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而不是“孤军奋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实现了一个长周期的经济体制转型,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且仍在进一步加快完善,而要形成一个现代化经济体,需要超越单一的市场体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分析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实现未来这两个阶段目标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实现整个国家现代化,这就不仅仅是建设一个市场体系的问题,而是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等,保证实现上述若干个强国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飞跃。
不再设定GDP翻番目标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目前,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被列为十九大关于未来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总纲领。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我国要坚持一个方针,就是质量第一、效率优先。”杨伟民表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没有再提GDP翻番的目标。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十九大报告没有提GDP翻番的目标,不代表我国就不再设置GDP增速目标,只是将这一任务相对淡化处理。杨伟民也指出,“没有提出GDP翻番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了经济增长速度,此举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杨伟民解释称,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现代化的本质并非发展速度有多快,而是提高发展质量。未来,我国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帮助我国从粗放式高速发展转向以质量和效益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我国还需要以供求平衡为导向,以需求侧为主导,适度扩大供给。此外,我国还要以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导向,重点推动不均衡、不充分等领域的发展。“也只有按照这条路径发展,我国才能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建设现代化国家,最终,市场需求和市场价格也会对我国目前做所的选择给出良好的反应”,刘元春说。
(关键字:GDP 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