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粗钢产量的峰值是多少?
钢铁市场什么时候会出现明显的过剩?
节能减排下,为什么越减产量反倒越多?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回顾2008年奥运后国内钢材与原料市场的变化情况,不难发现,虽然经历了2008年的大幅跌落,但国内钢材与原料市场依然呈现着总体向上,短期波动的上行趋势。
自2000年以来,国内粗钢产量以年增速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加,在2010年达到了第十个年头,而国内粗钢产量也已经比2000年增加了将近4倍(2000年,粗钢产量达1.26亿吨;2010年预计将达6.2亿吨),10年的高速增加,带来了钢铁市场的繁荣,把往昔的“夕阳产业”一举变为国内的企业的利润大户,而10年的钢铁累计产量,也建设在了中国的广大土地上,把农村变为城市、城市变为都市,公路、铁路等基础建设也日渐到位,方便了人民的交流、物资的传送。然而随着国内城镇化率的日渐提高,不由得让人疑惑,国内钢材需求的上限在哪里?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又称城市化率, 城市化度,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指标)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镇化率(城镇化水平)通常用市人口和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人口城镇化率的统计方法,是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化率为基础,以每年的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结果进行推算。
历年我国城镇化率:
近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年份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同比增速(%) |
1978年 |
17.92 |
|
1979年 |
18.96 |
1.04 |
1980年 |
19.39 |
0.43 |
1981年 |
20.16 |
0.77 |
1982年 |
21.13 |
0.97 |
1983年 |
21.62 |
0.49 |
1984年 |
23.01 |
1.39 |
1985年 |
23.71 |
0.7 |
1986年 |
24.52 |
0.81 |
1987年 |
25.32 |
0.8 |
1988年 |
25.81 |
0.49 |
1989年 |
26.21 |
0.4 |
1990年 |
26.41 |
0.2 |
1991年 |
26.94 |
0.53 |
1992年 |
27.46 |
0.52 |
1993年 |
27.99 |
0.53 |
1994年 |
28.51 |
0.52 |
1995年 |
29.04 |
0.53 |
1996年 |
30.48 |
1.44 |
1997年 |
31.91 |
1.43 |
1998年 |
33.35 |
1.44 |
1999年 |
34.78 |
1.43 |
2000年 |
36.22 |
1.44 |
2001年 |
37.66 |
1.44 |
2002年 |
39.09 |
1.43 |
2003年 |
40.53 |
1.44 |
2004年 |
41.76 |
1.23 |
2005年 |
42.99 |
1.23 |
2006年 |
43.9 |
0.91 |
2007年 |
44.94 |
1.04 |
2008年 |
45.68 |
0.74 |
2009年 |
46.59 |
0.91 |
注:总人口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摘编自《中国统计摘要2010》
虽然衡量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显著提高城镇化率,但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中国的城镇化率当作是国内钢材(建筑钢材)需求的一个参考。而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自1996年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率以每年1.43-1.44个百分点增长,是1978年改革开放前的5.7倍。
自1996年后,中国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是中国基础建设增加的过程,而基础建设增加的过程,也是钢材需求增加的过程,钢材需求的增加,导致了2000年起,中国国内粗钢产量年增速达到20%左右情况的出现。在2000年后,中国年城镇化率提高在1%左右,而城镇化率,也并不是无限提高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不可能出现处处皆城市的景观,在现今的人类发展阶段,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约为47%,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约为75%,发展中国家在38%左右,最不发达国家大约为22%,中国在2009年,城市化水平是46.59%,已经超越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据社科院“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调查发布的结果:“中国将在2013年左右(预计在2011-2016年之间)结束高速城市化过程,这一期间的城市化增长率约为1.09%,城市化率则在47.93%-53.37%之间,此后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逐步放缓。”同时,社科院根据同一增长模式,预测中国城市化率2015年为52.28%,2020年为57.67%,2030年为67.81%。直至2030年左右,城市化率达到约68%,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粗钢产量预测:
根据以上预测,对于粗钢产量,我们可以做出相应的结论:在2011-2016年,中国钢材年需求将达到顶点,其后,开始逐年萎缩,而到2030年左右,将进入稳定阶段。
对于中国年粗钢产量的顶峰,则可以大致计算如下:
2000年-2010年,年城市化率增长在1-1.4%左右,扣除2008年奥运后金融危机及2010年节能减排的影响,年钢材需求增长在15-20%左右,则年粗钢产量年增速稳定在15-20%之间(按15%计算),按2010年粗钢产量预计将达6.2亿吨计算,国内粗钢产量将还有5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期,并在2015年前后达到峰值:12.5亿吨!
其后,中国钢材需求将出现萎缩,从而钢材产量也开始出现过剩!
此外,在查询国内城市化率的时候,我们发现以下相关新闻资讯:
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城镇化指标,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可能要突破50%。
“十二五”期间,河南城市化水平将大提速,预计“十二五”后,城镇化率将达48%,而在2009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37.7%。
“十二五”期间,按照《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应达到80%,目前广东省的城镇化水平大约在60%左右。
有以上消息可以看出,对于“十二五”规划,发改委方面是根据现有城镇化化水平,提出的是稳步的计划,而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则对于“十二五”期间的城镇化水平,大有超越发达国家水平的意图,由此联想到国内地方政府对于地方企业的保护及为了保证财政收入,则在“十二五”期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粗钢产量的高峰将可能提前到来,而国内城镇化率年提高水平也可能更高。
废钢需求预测:
在以上前提下,分析国内废钢需求情况。
对于国内钢铁行业,由于我国钢铁行业大多采取长流程炼钢,而且在近几年内,虽然受到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提高铁矿石价格的压力,但也不太可能转移到以短流程炼钢为主,由此分析,国内钢铁行业面临成本逐年急剧增加的困扰。
按上文推论,到2015年前后,国内粗钢产量将达到12.5亿吨,按吨钢消耗120千克废钢计算,则大致需要1.5亿吨废钢,而生产吨钢大约产生60千克,由此计算,在2015年,国内需求废钢量在7500万吨以上。而在2010年,国内粗钢产量为6.2亿吨左右,年需求废钢量在扣除钢厂生产中产生,大约为3700万吨左右。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5年后,粗钢产量与废钢需求将可能翻倍。
在目前国际废钢市场供求情况下,需求大于供应,而美国、日本作为主要的废钢出口国,其经济呈现稳定态势,所以,近几年来,废钢发生量不会有太大的增加;而作为废钢的需求国家,包括中国、韩国、土耳其和印度,其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此外,随着俄罗斯经济的重振,废钢需求也呈现上涨态势,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废钢供小于求的现状将会越演越烈!
在进口废钢不太可能的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废钢发生量成为唯一能够扩展的来源,但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内粗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国内废钢需求也迅速增长,但同时,由于钢铁材料的特殊性,报废期较长,所以,国内废钢发生量在近年也不太可能产生大幅增加的局面。
由以上分析看出,进口、国内产生两个方面,废钢量都不会出现大幅的增加,而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废钢市场未来几年的情况几乎已经可以呼之欲出:涨价!
综上,在“十二五”期间,国内粗钢产量或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虽然房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建筑钢材的需求,从而影响到粗钢产量的增长,但国家基础建设依然在持续,受此拉动,2015年前国内粗钢产量难以大幅回落。
(关键字:废钢 粗钢产量 钢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