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钢企钢价下调 焦市观望气氛浓厚
焦炭产量还在增加,超过粗钢产量的增幅,而钢市的疲软,大型钢企纷纷下调出厂价格,对未来的焦炭市场将会带来一定影响,引起经营者及业内人士普遍关注。
尽管“电荒”对焦化企业产生影响,但焦炭产量似乎没有减少,而且产量的增幅超过粗钢的增幅。据最新统计显示,5月份国内的焦炭产量3664.4万吨,比上个月的3273.7万吨增加390.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9%。而5月份全国的粗钢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8%;同期的生铁产量同比增幅6.4%,粗钢产量和生铁产量的增幅均低于焦炭产量的增幅。这说明焦炭产能仍在继续释放,产量持续增加,焦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依旧,致使目前国内焦炭市场并没有太大起色,交易一般,观望气氛较为浓重。
据一些经营者及业内人士的市场调研,到6月中旬,国内焦炭市场进入弱势的运行态势,由于炼焦市场价格的高位支撑,焦化企业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仍维持原先的焦炭价格。这周末,山西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1750-180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价格1850-1900元/吨(均为出厂含税价);河北唐山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1950-198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价格2080-2100元/吨(到厂价);邯郸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1850-188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价格1950-1980元/吨(到厂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区的二级冶金焦出厂价保持1950-2000元/吨。
从总体来看,焦炭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不过,一些经营者对后期焦炭市场走势并不乐观,因为焦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可能改变,而下游终端用户的需求不足现象不仅继续存在,而且还将更加凸出,尤其是钢材市场进入需求的淡季,导致钢材价格震荡回落,钢厂面临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的压力,而不得不下调钢材出厂价格。如最近宝钢、鞍钢、武钢等一批大型钢企继续下调7月份的钢材出厂价格,其中热轧产品的出厂价格下调100-150元/吨,冷轧产品下调400-500元/吨,无取向硅钢出厂价格下调200-400元/吨。从这批大型钢企下调7月份的钢厂出厂价格态势来看,钢厂面临的产销压力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板材的销售情况不佳,下游终端需求萎缩,加上货币政策将持续收紧,下游用钢企业的资金压力上升。短期内宏观紧缩带来的资金和订单压力将会持续向钢铁市场施加影响。
在这种状况下,钢厂选择下调钢材出厂价格,说明钢厂对后期国内钢材市场不看好,那么必然波及焦炭市场。据业内人士分析,下游钢铁产量出现“拐点”,后期焦炭需求减弱。中钢协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下旬其会员企业共产粗钢1764.4万吨,全国估算值为2106.6万吨,日产量分别为160.4和191.5万吨,环比中旬分别略降3.48%和3.47%。接下来的两个月是钢材消费淡季,从各大钢厂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钢厂生产积极性有所减弱、检修增多,再加上高温背景下局部地区的“电荒”更趋严重,一批钢厂受到限电影响,预计6、7、8月的钢铁产量将会下降。因此,焦炭的需求量也将随之而下降,必然影响后期焦炭市场的运行态势。
从钢铁生产企业反馈的信息,时下,不少钢厂的焦炭采购上依然实施“控量控价”的“双控”策略,在严格控制焦炭采购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焦炭的采购价格。如目前河北等地的一批中小型钢厂近期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减少焦炭库存,显然钢厂对焦炭需求量将逐渐减少,预计后期焦炭市场或有一轮下行走势。
不过,一些经营者认为后期焦炭市场价格受原料成本高企的支撑,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目前焦煤市场价格依然十分坚挺,山西部分地方矿报价上调20-30元。目前国内钢厂主焦煤和肥煤采购价执行1750-1850元/吨,1/3焦煤为1400-1500元/吨,喷吹煤为1300-1350元/吨。进口市场小幅回升,澳大利亚主焦煤现货价280-284美元/吨(CIF),较上周上涨2-3美元。焦煤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焦炭生产成本压力有增无减,加上运输成本的上升。最近,国家发改委为应对“电荒”而保电煤运输,铁路运力紧缺,山西地区焦炭外运受到一定的影响,无奈之下,部分焦化企业选择了成本相对较高的公路运输,然而在到厂价不变的情况下,这部分焦炭已经变相降价,这也说明焦化企业对焦炭市场后期走向并不看好。但在刚性的成本支撑下,将有效遏制焦炭市场价格的下跌空间。
从短期来看,在钢市走软,钢价下行,钢厂采购积极性减弱及运输条件的影响下,加上部分地区的焦化企业受到运力影响,焦炭库存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加剧,因此现货市场的焦炭价格仍将震荡下行,明显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2011年6月18日
(关键字:焦炭 焦炭产量 粗钢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