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国内焦炭市场难见起色

2011-10-31 9:22:11来源: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银十”的焦炭市场在疲软、低迷中结束了,接踵而来的11月焦炭市场行情将会如何,是时下厂家、商家所关注的热点。不过,经营者似乎并不看好后市行情,认为11月份的焦炭市场不会有太大起色,甚至不那么景气。

整个10月份,国内焦炭市场持续走软,价格处于震荡下行通道。到月末,一些地区的焦炭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下滑,部分厂家的二级冶金焦出厂含税价1760-180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1870-1900元/吨;华东市场上的二级冶金焦价格1980-2000元/吨,一级冶金焦价格2150-2200元/吨;东北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含税价格1850-1950元/吨,一级冶金焦出厂含税价格2080元/吨。

从厂家、商家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这段时间的焦炭市场较为滞销,交易清淡,销量较前期继续减少,呈现出需求不足,销量减少,价格震荡,市场不振的特征,这种状况在旺季的“银十月”似乎很少见到,经营者感到“没有预料”。

一些经营者分析认为,时下,焦炭市场的走软、低迷,主要原因是受国内钢材市场持续降温,价格下跌的影响。“银十”的钢市旺季不旺,需求萎缩,价格持续震荡下跌,在10月中旬,出现一轮疯狂暴跌行情,螺纹钢、线材、热卷等主要钢材价格在一周内跌下跌200-300元/吨,有的甚至达到400-500元/吨,且市场交易清淡,厂商销售不畅,库存明显增加。在这种状况下,钢厂纷纷下调出厂价格,盈利空间缩小,有的厂家已经到亏损边缘。受其影响,不少钢厂利用钢市低迷的机会进行停产检修,有的钢厂的高炉、转炉投入年度检修,停产少则两、三周,多到一个月或一个半月,因而对焦炭等钢铁原料需求明显减少。

同时,由于钢市的持续低迷,价格大幅下跌,对钢厂的利润带来很大影响,因而钢厂除了控制焦炭采购量,还下调采购价格。诸如有的地区的钢铁生产厂家要求供应商将焦炭价格下调100元/吨,一些焦化厂出于无奈,为消化库存压力,也不得不小幅下调焦炭出厂价格,从而带动焦炭市场价格的整体震荡下行。

对于11月份国内焦炭市场行情趋势,一些经营者及业内人士大都持谨慎心态,并不看好,认为11月份的焦炭市场还难有新的起色,价格还得盘整或小幅波动。主要原因是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具体体现在:

一是钢材市场真正回暖还不可能。在“金九银十”,钢市旺季不旺,而且更趋清淡,下流终端需求的萎缩,导致钢价一路走低,而目前钢市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钢厂的销售、库存压力加大,不排除钢厂继续下调11月份的钢厂出厂价格,盈利空间日趋缩小。在钢市没有回暖、钢价回升的情况下,钢厂在焦炭等钢铁原料采购上,坚持“控量控价”,以消化库存为主,这就遏制后期焦炭市场价格的企稳反弹。

二是钢厂进入集中检修期限,对焦炭需求明显减少。进入10月份以来,国内不少钢厂加入了停产检修行列,迎来了“检修潮”,如在河北地区就有一批钢厂先后开始设备检修,有十多座高炉停炉投入检修。近日,山西地区的部分铁厂也开始停炉。预见在年内还有更多的钢铁企业对生产设备开展年度检修,“检修潮”的到来,此举无疑将削弱钢厂对焦炭需求的强度,是影响后期焦炭市场走软的一个利空因素。

三是铁矿石、废钢、生铁、钢坯等钢铁原料市场价格的回落,对焦炭市场的影响。最近以来国产铁矿石市场价格明显下跌,如河北地区的铁矿石价格在上周下跌70元/吨,进口印度矿的价格也下跌了13美元/吨。唐山市场上的钢坯价格暴跌,一周跌幅高达450元/吨;生铁、废钢市场价格同样震荡下跌。钢铁原料市场的疲软,价格下跌,对焦炭市场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而且后期钢铁原料价格尚难止跌,甚至还将继续盘整回落。据悉,世界铁矿石巨头之一的巴西淡水河谷也首次对中国钢厂作出妥协,四季度的进口矿价格有望从三季度的175美元下降至160美元,降幅高达8.6%。这将带动包括焦炭在内的整个钢铁原料市场在疲软、低迷中徘徊。

四是焦炭市场供给过剩,库存上升,压力加大。我国焦炭产能过剩,严重任劳任怨大于求,最近以来尽管一些焦化厂家减产限产,但实际产量依然过多。如今年9月份,国内的焦炭3708.2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139.4万吨,增加568.8万吨,增幅达到18.1%,高于粗钢、生铁产量的增幅。在焦炭市场需求日趋减少的情况下,供给过剩,厂家的库存上升。目前不少焦化生产企事业的焦炭库存普遍偏高,加力很大。焦化厂选择限产,试图达到保价的目的。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上述这诸多不确定的利空因素的存在,11月份乃至年内的焦炭市场很难出现新的起色,甚至出现焦炭市场价格继续下调局面。一些终端用户服务预期11月初,焦炭价格将有50-100元/吨幅度的下调。总之,焦炭价格下调已成大势所趋,进入了震荡下行通道。

作者:包斯文

(关键字:焦炭)

(责任编辑: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