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实施对钢铁原料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

2011-11-14 9:07:18来源: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倍受关注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终于正式公布实施,在钢铁业及上游的钢铁原料行业引起极大反响,一些厂商对未来国内钢铁原料市场因《规划》的实施而产生的影响十分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规划》对钢铁原料的开采、保护、利用等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发展目标,这对钢铁原料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将注入强大的动力,带来一大利好。《规划》把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到行业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境外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整合国内铁矿资源开发,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建立健全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

《规划》明确“以国内资源为主导的钢铁工业布局逐步向国际、国内资源并举和贴近市场的战略布局转变。”“新疆、云南、黑龙江等沿边地区,积极探索利用周边境外矿产、能源和市场,发展钢铁产业。充分发挥攀西钒钛资源和包头稀土资源优势,发展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特色的钢铁工业。”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钢铁市场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铁矿石等原燃料供应及价格波动将对我国钢铁工业运行继续产生重大影响。受铁矿石价格高涨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利润率连续两年低于3%,今年利润率继续走低。针对这一局势,《规划》就如何增强钢铁原料的保障能力,明确了具体目标和措施,诸如强化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积极优化铁矿资源全球配置,鼓励钢铁企业建立与资源所在国利益共享的对外资源开发机制,实施投资区域多元化,在具有资源优势国家和地区以及周边国家,有序建立稳定、可靠的铁矿石、铬矿、锰矿、焦煤等原燃料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规范国内铁矿石市场秩序,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提高尾矿回收综合利用水平。对闭坑矿山的生态恢复和复垦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国内现有矿山资源的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保证有序开发,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挖。《规划》还制定了一个绝对数量上的目标: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原燃料保障体系,新增境外铁矿石产能1亿吨以上。

在废钢的利用上,《规划》也提出了导向性的措施: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建立适应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要求的废钢循环利用体系。依托符合环保要求的国内废钢加工配送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提高废钢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废钢产品质量。积极研究制定进口废钢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从《规划》对“十二五”期间钢铁原料等资源的一系列保障举措及发展目标来看,未来的铁矿石、废钢等主要钢铁原料市场将会产生积极影响,比如铁矿石资源供给及市场运行,一直是困扰我国钢铁企业生产发展的一大瓶颈,尽管在过去的5年,我国新增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1亿吨,平均每年增加30.2亿吨,国内铁矿石年产量从4.2亿吨增加到10.7亿吨,年均增长20.6%,但我国铁矿石对外的依赖度仍然很大。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2亿吨,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达63%。在这一年中,由于铁矿石价格上涨61%,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成本全年增加1960亿元。中国钢铁企业整体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的状态。而《规划》预测中国经济发展对钢铁的需求量将继续增长,到2015年达到7.5亿吨。2015年至2020年,中国粗钢需求进入峰值弧顶区,峰值约为7.7至8.2亿吨。这意味着,国内钢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将继续保持高位。

《规划》提出提升铁矿石等资源的保障能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规划》的实施,到2015年基本建立利益共享的铁矿石、煤炭等钢铁工业原燃料保障体系,国产铁矿石自给率保持在45%以上,国外铁矿石资源掌控量占进口铁矿石的比重达50%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建立自由铁矿石资源供给(含国内自产矿、海外投资权益矿和国家战略储备矿)、自由炼焦煤资源供给与国际市场贸易铁矿石、炼焦煤等的对冲机制,化解国际市场垄断化、金融化对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威胁。

据一些钢铁业的专业机构分析,2012年,国内铁矿石产量有望新增2亿吨;此外,国内一些钢铁企业在国外建立的铁矿石资源基地也将陆续发挥保障铁矿石资源供应的效应,目前国内港口积压的铁矿石高达近亿吨;从全球铁矿石市场供需形势来看,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的新增产量相当可观,预计世界几大铁矿石供应商在2012年新增铁矿石产量6000-7000万吨,4大铁矿石供应商在2012年的铁矿石产量预计达到7.63亿吨。由此来看,2012年铁矿石供需形势将由2011年的偏紧向宽松转化。那么,2012年铁矿石市场价格将维持今年的水平或略低一些。

《规划》对废钢资源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出了导向性意见和要求,诸如要依托符合环保要求的国内废钢加工配送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废钢加工示范基地,完善加工回收配送产业链,提高废钢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和废钢产品质量;同时,要求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进口废钢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在海外建立废钢回收加工配送基地。”

应该说,国内的废钢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一直较为突出,国内废钢供应量远不能满足钢铁工业发展的需要,废钢供应紧张的局面迄今并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规划》提出加大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力度。目前国内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已发展到6家示范基地,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中心,废钢供应量达到1000万吨左右。不过,由于国内社会废钢积蓄量较低,加上钢厂冶炼和轧钢工艺的提高,导致废钢生产率下降,废钢资源供应持续紧张。2012年国内的废钢资源供需缺口依然存在,预计需从国外进口600万吨以上,弥补国内废钢供应缺口。

《规划》对焦煤资源明确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焦煤供应基地和运输保障体系,严禁大矿小开,乱采滥伐。“十二五”期间,国家能源局将研究制定特殊和稀缺煤种管理办法,对炼焦煤等特殊和稀缺煤种实施保护性开发。据了解,未来5年,我国炼焦煤需求将继续增长。据国家相关部门综合各方面因素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炼焦煤需求总量将新增1.8亿吨,而山西省炼焦煤产量新增预计仅为0.8亿吨,其他省区炼焦煤增量有限,导致届时全国炼焦煤约有1亿吨供需缺口。“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做好炼焦煤资源规划,优化炼焦煤开发布局,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采,规范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同时,科学调控开发利用总量,选择条件好的炼焦煤矿区,适度建设炼焦煤接续矿井,保障炼焦煤稳定供应。

2012年国内的焦炭产量将达到4.4亿吨,较2011年增长5%左右,增速继续放缓。预计2012年我国炼焦煤进口量将达到4500万吨左右,较2011年增加300-500万吨。国内焦炭市场价格总体呈现窄幅波动态势,价格整体水平与2011年基本相同。

总之,《规划》的公布实施,无论是近期还是中远期而言,对国内钢铁原料市场都是一大利好,有利于钢铁原料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包斯文

(关键字:规划 钢铁)

(责任编辑: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