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市场煤炭焦炭价格总体走稳

2012-3-26 13:48:59来源: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最近以来,除个别地区外,国内煤炭、焦炭市场总体维持平稳运行态势,价格没有太大震荡,交易状况一般,经营者对后市行情大都持谨慎心态,而日前公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重新修订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引起业界人士和厂商的重视和关注。

据经营者和业内人士在经营及市场调研中反馈情况,这段时间国内焦炭、煤炭市场价格总体稳定。这一周,山西地区一级冶金焦车板价1900元/吨,二级冶金焦为1750-1760元/吨。河北唐山地区一级冶金焦出厂价保持2000元/吨,二级冶金焦价格1900-1950元/吨。山东、安徽、河南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保持1890-1950元/吨;云南、贵州地区三级冶金焦出厂价2170-2330元/吨。炼焦煤市场价格亦相对稳定,一些主要钢厂的主焦煤和肥煤采购价为1700-1750元/吨,1/3焦煤为1500-1550元/吨,气精煤为1350-1400元/吨,喷吹煤为1330-1380元/吨。各地的煤炭、焦炭市场价格趋于平稳,没有呈现急剧震荡局面。

从市场交易状况来看似乎并不那么活跃,厂家和商家的销售一般,市场需求不是太旺盛,下游终端用户采购的热情不怎么高,基本按需采购,依然严格控制采购量和采购价,采购价格即便调整,其幅度也只有10-20元/吨,而是下调幅度大于上调幅度。有的下游终端用户由于前期的焦炭采购价格压得过低,近期则小幅上调10元/吨。可在些地区的当地钢厂焦炭采购价格下调30-50元/吨。焦化生产厂家出于无奈,也不得不接受钢厂的压价要求,部分焦化企业表示难以承受过低的价格,不愿出货,但焦炭库存增加,更加大销售压力。

这段时间国内煤炭、焦炭市场趋稳,一些经营者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钢材市场在前期升温、价格反弹之后进入盘整状况,部分钢材价格出现松动,交易亦趋于平淡,下游基建、房地产、造船、机械等行业不景气,钢材需求情况没有转好,钢厂销售不畅,有的停产检修,以减产来规避风险,因而对煤炭、焦炭的需求也在减少,采购愿望不强,导致近期国内焦炭市场交易平淡。

此外,最近以来炼焦煤市场同样处于弱势之中,价格盘整,交易一般,厂商的销售情况不佳,价格小幅下行,有些地区的煤矿企业表示调价,由此使焦炭生产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刚性的成本支撑动力减弱,也是当前焦炭市场价格松动的一个因素。

对于后期国内市场煤炭、焦炭市场的走势,一些经营者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鉴于目前影响煤炭、焦炭市场的利好和利空因素都存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段时间整个煤炭、焦炭市场以平稳运行为主,价格不可能大幅震荡波动,明显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也很难攀升。从利好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

一是焦化生产企业减产、限产的效应正在逐渐显现。由于焦炭市场没有什么起色,不那么景气,焦炭生产企业开工率不高,限产幅度大都在30%-50%,产量的增幅不大。据统计显示,今年头2个月国内的焦炭产量为6893.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3%。目前焦企的开工率依然不高,限产幅度普遍控制在30%以上,从云南各家焦企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焦化厂开工率仍维持年前水平。后期投放市场的资源增幅有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供需矛盾,有利于后市行情走稳。

二是钢材市场进入旺季。随着天气的转暖,在3月下旬、4月份,是传统的钢材市场需求的旺盛季节,特别是各在的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保障房工程进入施工高潮期,拉动钢材需求,厂商对4月份的钢市普遍看好,对焦炭、煤炭市场平稳运行是一大动力。

三是钢厂产能释放,对焦炭有需求增加。一旦钢材市场回暖,钢价反弹,钢厂产能马上得以释放,产量增加,因而对焦炭等原料的消耗也将随着增加。今年以来,国内的粗钢产已经出现环比上升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国内粗钢产量共1.126亿吨,其中1月和2月日均粗钢产量分别为183.0万吨和192.7万吨,环比分别增长了8.8%和5.3%,打破了去年四季度产量连续低迷的局面。3月上旬,粗钢产量继续增加,据中钢协统计,3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均产量158.58万吨,旬环比增长2.49% ;预估全国粗钢日均产量189.8万吨,旬环比增长13.08%。说明钢厂产能正在逐渐释放,对焦炭等原料的需求量也将增多。据悉时下部分钢企的焦炭库存量不高,采购积极性有所增加。河北地区部分钢厂由于前期焦炭采购价格下调幅度过大,近期小幅上调10元/吨,组织资源,补充库存。

从不利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

一是资金紧缺状况尚未明显改变,尤其是在流通领域的贸易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现象继续存在。临近月底,资金矛盾进一步凸现,遏制中间需求的释放。同样,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也面临资金紧缺的问题,加上有的钢企还面临亏损,对钢铁原料采购除了控制采购量外,在采购价格上控制更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通常不会主动提高采购价格。

二是下游用钢行业不景气,钢材市场需求旺季是否出现,尚难预料。汇丰3月22日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初值录得48.1,为四个月来最低。终端需求仍没有好转,仍需等待,这也将波及焦炭、煤炭市场,无疑是一个利空因素。

三是国际市场焦炭价格震荡下滑。目前国际市场焦炭价格弱势运行,中国焦炭(灰分<12.5%)出口报价为495-500美元/吨(FOB)。国际动力煤价格继续下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动力煤(6300大卡)出口价格跌1.29美元/吨,为105.24美元/吨(FOB)。受制于亚洲地区低迷的煤炭需求,澳洲部分煤企下调煤炭出口报价以争取购买商。从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来看,欧债风险进一步释放,美国经济继续复苏但短期增速面临回调,整体形势并不明朗,国际煤炭市场也缺乏明显利好因素提振。因此,预计国际动力煤价格或将震荡下行。

从上述这诸多的利好和利空因素来看,将使近期的国内煤炭、焦炭市场处于价格上动缺少动力,下跌又有阻力的进退两难境地,因而维持相对稳定的运行格局,明显上涨和下跌的概率均不大。

此外,经营者及厂家对日前公布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正在修订的《焦化行业准入条件》十分关注,这将直接影响的左右未来国内煤炭、焦炭市场的格局和运行态势。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至2015年,中国煤炭生产能力将达41亿吨/年,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根据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年产能30万吨及以上中小型煤矿产量控制在9亿吨/年,占总能力的22%;年产能30万吨以下小煤矿控制在6亿吨/年以内,占总能力的15%。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左右。在“十二五”时期大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通过兼并重组,中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

经营者及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促使国内的煤炭、焦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煤炭、焦炭市场的平稳运行。

同样,《焦化行业准入条件》的修订工作已提上日程。与2008年版本相比,修订后的《准入条件》将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以及生命安全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对焦炭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也是一大利好。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我国焦炭需求量将达到4.4亿-4.5亿吨,同比增长3%左右,产销增幅将明显低于上年水平。

据业内人士预测,2012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低迷、钢铁生产增幅减缓的影响,我国焦炭出口量仍将在低位运行;下半年焦炭出口将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焦炭出口量比2011年可能会有所增加。但因近年来国外一批新建焦炉的先后投产,对我国焦炭出口需求总体有限,出口量仍将难有较大幅度增长。焦化行业扭亏增盈面临诸多挑战,2012年将延续高产低效、微利经营的运行态势,企业必将加快创新转型。

(关键字:煤炭焦炭价格 总体走稳)

(责任编辑: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