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红五月”,国内废钢、生铁市场不见红火的景象,相反依然在疲软、低迷中徘徊,价格震荡下滑,经营者对后期行情并不看好,认为短期内废钢、生铁市场依然弱势运行,价格还将继续盘整。
在5月初,国内市场废钢价格小幅波动,一些地区的钢厂采购价格下调20-50元/吨不等,江苏地区各大型钢厂陆续下调采购价,累计下调约30-50元/吨左右,目前炉料含税价格在3280-3350元/吨,市场上的重废(不含税)价格在2830左右,铸造用精炉料含税3520-3550元/吨。两湖、两广地区的重废价格下跌50元/吨,为3300-3350元/吨;辽宁、黑龙江地区的重废价格下跌20-30元/吨,在3350-3360元/吨。西南、西北地区废钢市场价格小幅下滑,当地一些钢厂的采购价格下调20-60元/吨,重废采购价格3150-3250元/吨。各地的废钢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行的运行态势。
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这段时间废钢市场需求不旺,由于一些下游终端用户以消化库存为主,有的钢厂暂停采购,因而市场交易平淡,实际成交量呈现萎缩态势。有的钢厂在暂停采购的同时,并计划减少后期的废钢采购量和下调采购价。
同样,近期国内生铁市场亦不景气,弱势运行,价格以盘整为主,部分地区的生铁市场价格小幅下跌10-30元/吨。如在“五·一”节后的首个交易周,一些地区的炼钢生铁价格3250-3350元/吨,也有的维持在3350-3400元/吨;铸造生铁价格3700-3850元/吨,有的地区的报价3800-3900元/吨。
这段时间的生铁市场交易也不活跃,经营者普遍感到需求不佳,销售不畅,销量不多,人气不旺。尤其是铸造生铁市场更显清淡,再现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主要是机械、铸造行业不景气,停产、减产的铸件厂有所增多。如湖南铸造行业生产经营不佳,铸造市场低迷,弱势运行,商家普遍反映所接订单量下滑,对后市期望不大,铸造生铁受此影响而成交不畅。
在分析预测后期国内废钢、生铁市场行情时,经营者及业内人士认为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废钢、生铁市场依然很难出现新的起色,价格还将继续盘整下行,明显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且影响后市的不确定因素并没有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钢材市场疲软、价格震荡的状况尚难改变。“金三银四”,本是传统的钢市旺季,但今年旺季并不旺,接下来将进入淡季,而淡季的钢市走旺的概率很小。5月初,钢材价格已经出现盘整阴跌的局面,如在上海地区,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在“五·一”后恢复交易首个交易周,其价格整体震荡回落,交易清淡,经营者对5月钢市行情普遍不看好。同样,钢厂对后市走势亦持谨慎心态,有的钢厂将螺纹钢出厂价格下调60元/吨。这对废钢、生铁市场来说,将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下游终端有效需求尚难明显释放。由于钢市的不景气,不少钢厂同样面临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库存增加、资金紧缺等诸多压力,企业的利润缩水,有的钢厂已经亏损,准备减产、限产。4月中旬,国内的粗钢产量已在减少。时下,一些钢厂持观望心态,对采购废钢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南方地区的部分钢厂由于前期在相对较低价位采购的进口废钢资源集中到货,创2012年进口量新高,因此近期相继暂停采购并计划下调采购价格。而生铁需求量较大的铸造行业,原本生产经营并不佳,却将进入传统的淡季,铸造市场低迷延续,进入传统淡季,铸造企业的订单量下滑明显,部分厂家已经有停产计划,整个行业运行将更为低迷,对铸造生铁的需求强度也将继续减弱。因此,在下游终端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废钢、生铁市场价格的反弹显然不可能,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三是铁矿石、焦炭等钢铁原料市场走软,对废钢、生铁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近来钢铁原料市场整体疲软、低迷,铁矿石价格震荡下滑,焦炭价格小幅回落,这对生铁及废钢市场既是利空,也有利好,而利好大于利空也不确定。但不论如何,对后期生铁、废钢市场走势都必须将产生影响。
四是废钢、生铁市场出现阶段性的资源供给过剩局面。尽管目前多数铁厂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但这些炼铁企事业近期内仍不会考虑减产、限产,后期资源库存仍将增加。今年3月份国内的生铁产量达到5751.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8%,1-3月份的生铁产量16592.1万吨,同比增长3.2%,超过粗钢产量同比的2.5%的增长幅度。同样,目前废钢进入回收加工的最佳季节,加上钢厂前期订购的废钢资源相继运抵,再有国外进口的废钢资源亦都集中到货,今年一季度我国废钢进口量达到1290770吨,比去年同期仅减少2.2%,随着这批进口废钢的集中到货,国内废钢市场资源相对充裕,钢厂的采购积极性不高,仍在观望。在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量少价低”为时下多数钢厂采购钢铁原料的基本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后期废钢、生铁市场价格的上涨。
鉴于上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预见短期内废钢、生铁市场继续弱势运行,价格以盘整为主,不会出现急剧震荡的行情。
(关键字:废钢 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