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证券日报消息,限产,主要在煤炭和钢铁产业之中。经济增速下滑、需求下降使得煤炭和钢材的价格一路走低。为了保价,各地、各公司变相出台限产措施。虽然这些限产措施是被动的,而且其目的比较明确是为了保价,但实际上,更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这是市场在发挥作用,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变相限产,促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
煤炭价格的暴跌已经引起各方的关注,有的专家认为这次煤炭价格止跌的关键点在于限产。据了解,因为煤炭价格下降,山西、内蒙古、河南等省已变相出台限产措施。
在目前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下,煤炭产能过剩是比较明显。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6月27日,山西省煤炭企业库存178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7%,比年初增长8.5%。而今年1-5月份山西全省煤炭外销量2.42亿吨,同比增长4.73%,增幅回落3.2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整个煤炭行业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及时推出限产政策将逐渐改变产能过剩局面。
但在山西,目前尚没有大型煤企作出限产的表态。不仅如此,以电煤为主的大同煤矿集团则依旧保持扩张,2012年,同煤集团计划投资303亿元,推进11座千万吨、5座500万吨、12座300万吨等大型矿井建设,目标是将煤炭产量提升到1.3亿吨。
与煤矿行业不同的是,钢铁产业限产令早在2009年就已经发出。
2009年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全国各省市区工业主管部门和各大型钢铁企业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以下简称《紧急通报》),要求各地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势头。
不过,近年来,钢业产业一直不景气,总体产能过剩。据统计,中国钢铁行业现在总体有9亿吨产能,但是产量是在7亿吨左右,加上现在经济下行,钢铁行业的压力很大。上市钢铁公司业绩普遍不好。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7月6日,钢铁板块已经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2012年中报业绩预警,显示预减、首亏、略减的上市公司占近七成。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多数钢铁公司积极转型。几个月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因为在市场上宣布养猪计划,引起轩然大波。日前,武钢又一次因为发展“副业”站到聚光灯下。在当下的钢铁企业中,武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曾经取得巨大成绩的中国钢铁行业已走到了一个岔路口。无论是煤炭行业,还是钢铁行业,希望能通过“限产”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改变产能过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