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自救还是自困?

导读: 这年头似乎越来越流行玩跨界,人如此,企业亦然,撂下正事四处插足,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或“多元化”。诚然,人玩跨界成功了就是“影视歌商政等”N栖明星,企业多元化玩成功了,那就是“梦想启动未来”的通用电气,或是“产业链好产品”的中粮集团。
关键字: 钢铁 钢铁企业 非钢产业

非钢产业

这年头似乎越来越流行玩跨界,人如此,企业亦然,撂下正事四处插足,还美其名曰“全面发展”或“多元化”。诚然,人玩跨界成功了就是“影视歌商政等”N栖明星,企业多元化玩成功了,那就是“梦想启动未来”的通用电气,或是“产业链好产品”的中粮集团。

而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而言,在产能过剩、需求放缓、库存上升、利润微薄等不利形势下,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各钢铁企业纷纷在主业之外寻求新的出路,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努力开拓非钢产业。然而,钢铁企业从炼钢炼铁分心出去养猪种菜搞房地产等“副业”,是否就真的能够自我救赎或是华丽转型呢?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钢铁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在产能过剩、需求放缓、库存上升、利润微薄等不利形势下,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寻求“发展副业”的方式以求摆脱主业发展困境,这既是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也是钢铁行业在此情势下寻求转型升级的诉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31日,共有21家上市钢铁企业发布了2012年半年度业绩预报。结果显示,除了攀钢因2011年实施资产重组业绩同比大幅上升之外,仅有3家钢铁公司业绩同比预增。2012年上半年,中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7957.5亿元,同比下降3.34%;利润仅为23.85亿元,减幅达到95.81%,行业亏损总额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销售利润率由2011年同期的3.06%,降到仅有0.13%。

在经营状况如此不乐观的情况下,国内钢铁企业的产量并没有出现停滞或下滑,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生存困难。截至2012年7月,我国的钢材产量累计达5.49亿吨,粗钢产量达4.19亿吨,生铁的产量达3.91亿吨,均较2011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11年中国的钢材产量达8.81亿吨,粗钢产量为6.83亿吨,生铁的产量为6.30亿吨,分别较上年同比增长8.40%、12.30%和8.90%。

铁矿石是钢铁企业最大的生产成本,国内钢企对铁矿石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这也是中国钢企遭受低盈利之困的重要原因。

更多?相关研究报告·中国钢铁行业供需预测预警分析报告·中国钢铁行业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国钢铁行业月度市场监测分析报告·2012-2016年中国钢铁贸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2-2016年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而从钢铁行业下游产业来看,市场需求减少、产品技不如人,也是促使钢铁企业转向“钱景”更好的非钢产业。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只增长4.1%,全国的造船完工量同比下降10.1%,其他主要用钢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增长缓慢。因此,我国2012年上半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与此同时,国内的钢铁产品与一些国外钢铁巨头相比,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中国钢铁产品进出口的价格差上就可见一斑。截至2012年6月,我国钢材的出口均价为959.63美元/吨,而进口钢材均价则达到1325.31美元/吨。进口钢材的价格高于出口钢材的价格,意味着部分高附加值的钢材依然要依赖从国际大型钢企进口,在全球钢产量已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内钢企,如今依然没能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在产品销售价格上的话语权。

也正因为此,一些钢厂开始选择将部分精力转向更赚钱的非钢产业,以解决目前面临的盈利尴尬。毕竟与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来比,介入一些深加工、相关金融以及新兴产业可能收效更快。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指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可行途径,发展非钢产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

其一,促进钢铁主业提高竞争力。发展非钢产业,可提供就业机会,分流主体人员,打破钢铁企业单一经营、同吃钢铁饭的格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这一切有利于钢铁主业轻装上阵,集中力量,搞好生产经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其二,提高资产利用率。在多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多数钢铁企业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形成了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通过发展非钢产业,开展多种经营,把这部分存量资产盘活,使企业增加经济效益。

其三,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发展非钢产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发展非钢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四,培育灵活的经营机制。目前,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管理体制的落后,其次还有劳动力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等问题。同时,钢铁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优势如品牌优势、资源优势以及人才优势等,这将为钢铁企业拓展非钢产业铺平道路。钢铁企业通过发展非钢产业,培育灵活的经营机制,在非钢系统可采用承包、租赁、合资、股份合作以及民营化等多种形式搞活经营,增加效益。

前瞻产业研究院非钢产业研究员郑新风认为,就目前形势来说,钢铁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一方面亟需进行内部的技术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就是进行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宽,但与通过技术积累和创新来挖掘钢铁主业的更多盈利空间相比,介入一些深加工、相关金融以及新兴产业可能收效更快,所以,钢企开拓非钢产业将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难得的一次转型升级机会。

多元化:是自救还是自困?

新日本制铁公司是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强的钢铁企业之一,无论从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水平,还是从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方面来讲,都堪称钢铁界的一面旗帜。

除了钢铁制造之外,新日本制铁公司的非钢产业发展也非常成功,其非钢业务包括工程、城市规划、不含铁金属、化学工业、电子、信息系统等在各自领域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据统计,目前新日铁拥有35%的非钢产业,非钢业务通过共享新日铁品牌价值和集团战略,以追求利润成长为目标,使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协同效应最大化。

在这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新日铁的非钢产业的总体规模虽然从1999财年以后就一直维持在1万亿日元左右,到2011财年非钢产业的销售收入对新日铁的总体贡献约为35%。

近年来,我国钢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低端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难以改变;此外,钢铁业发展的太快主要是受投资拉动,企业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而2011年末以来,钢铁市场遭遇困难,市场压力陡增,迫于生存发展的压力,钢铁企业纷纷开始拓展非钢产业。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涉及的产业既包括钢铁业的配套产业如剪切加工,物流配送等,也包括向上下游进行产业链延伸,还有部分钢企开始涉足金融和房地产等热门领域。钢铁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首次提到“既做强钢铁主业又向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的一业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转变”。

2012年2月,济钢集团确定重点发展九大非钢产业板块,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力争使非钢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30亿元,真正将非钢产业培育成造福子孙后代的“参天大树”。

截至目前,济钢集团旗下已经拥有矿业、钢结构、炉料、房地产等多个非钢产业板块公司,其21个纳入考核的子公司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17.5亿元,比上年提高1.44%;实现利润4.83亿元,同比提高26%,成为济钢效益的重要来源和支撑。

在“十二五”规划中,武钢要实现销售收入3600亿元,其中,将有1100亿元左右来自非钢产业。“十二五”期间,重钢矿产资源业实现200亿元以上产值规模;环境产业实现100亿元以上产值规模;其它非钢产业实现120亿元以上产值规模。到“十二五”末,本钢将实现销售收入1353亿元,其中钢铁板块1080亿元,非钢产业273亿元。

然而,并非所有国内钢铁企业都能通过发展非钢产业走多元化之路顺利实现主业的脱贫致富乃至转型升级,只有在夯实主业的基础上,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成功的多元化转型。

前瞻产业研究院非钢产业研究员郑新风认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就必须具有自己核心的竞争力,这也是企业能否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还应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良好并具备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剩余资产,并将这些资金充分利用才能考虑多元化经营如果企业连主业的资金都捉襟见肘或经常陷入财务危机,多元化经营就无从谈起。

郑新风还指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还应认真审视自身企业的发展阶段、财务监管能力而认真选择适合的目标行业和发展模式,否则,非钢产业不但不能使钢铁企业摆脱主业的困境,甚至还有可能陷入新的泥潭。

郑新风认为,国内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应重点发展能对主业构成支持的产业、资源型产业及强协同作用的产业,有序发展与主业有一定协同作用,增值客户服务的产业,酌情发展与主业有关联且能发挥主业优势的产业。

(关键字:钢铁 钢铁企业 非钢产业)

(责任编辑: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