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报告揭评级机构黑幕 变相进行利益输送

导读: 欧洲央行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评级机构对待那些通过其他途径为其提供业务的银行更加善意。调查结果称,“银行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改变了评级过程”,“评级机构一贯给予那些为它们提供大量资产抵押债券评级业务的银行更好的评分”。
关键字: 欧洲央行 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

欧洲央行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评级机构对待那些通过其他途径为其提供业务的银行更加善意。调查结果称,“银行与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改变了评级过程”,“评级机构一贯给予那些为它们提供大量资产抵押债券评级业务的银行更好的评分”。

这项调查报告对美国和欧洲各大银行从1990年至2011年的38753份评级样本进行分析,这些评级是由全球三大主要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公司进行的。虽然该报告由欧洲央行公布,并且有央行经济学家参与,但欧洲央行明确表示,报告内容只由其作者负责,并不必然代表央行的观点。

报告指出了评级机构在工作中的某些重大错误,包括美国著名的雷曼兄弟公司和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案例。该调查试图寻找从评级机构获得的评级分数与银行在获得这些分数两年后真实风险状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弄清楚那些评级分数高的银行以后是否依然具有相对更好的表现,但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报告说,“我们的结果显示,评级机构给予那些更有可能为它提供债券评级等附加业务的大银行和机构更为积极的评分”,“这种竞争性扭曲在经济上影响重大,有助于那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的永远存在”。

评级公司对大银行的偏爱可能与银行规模与经济实力之间的利益冲突有关,国家对大银行的大力支持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报告指出,这种偏爱的经济影响重大,相当于融资成本降低大约40个基点。

根据报告对1189只资产抵押债券的发行人的分析,这种偏爱在作为评级机构优质客户的银行身上更为明显。报告称,“银行给予某个具体评级机构对它发行的证券化产品的评级业务越多,作为回馈,评级机构对银行的信用评级越高”,“我们认为,这清楚地证明了资产抵押债券业务中的利益冲突将银行的信用评级质量置于危险境地”。

此外报告还指出,对投资机构的信用评级并没有准确到可以根据它来决定风险权重,进而影响到资本充足率,就像《巴塞尔协议》所规定的那样。根据该协议,评级很高的银行(从AAA到AA-)的风险权重为20%,级别为A+和A-的银行的风险权重为50%。然而欧洲央行公布的这项调查显示,事实上前两种级别的银行在未来形势方面并没有很大区别。虽然这听起来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但后果却很严重。风险权重越高,对资本的需求就越大。因此报告作者认为,评级机构的评分可能不适当地扭曲了银行同业市场。

报告最后的结论是:“鉴于目前评级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应推动信用评级信息替代渠道的发展。”报告作者特别建议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信息,以方便进行更物美价廉的信用评级分析,同时“减少评级机构在当前系统中的权力和过度的影响力”。通过改变规则以降低对评级机构的依赖,某些信用评级工作可以成为非赢利组织控制下的低成本基础产品。

(关键字:欧洲央行 评级机构)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