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来,国内生铁市场呈现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交易清淡,有价无市,经营者对年内生铁市场行情似乎并不寄予太大希望,普遍认为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是以小幅震荡波动为主,年内整个生铁市场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据一些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进入12月份后,生铁市场持续在疲软、低迷中徘徊,不见起色,更不景气,商家销售不畅,交易较为清淡,一些地区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价格处于盘整状态,上涨无需求动力的支撑,下跌有成本上升的阻力,因而进入上不了、下不了的僵持格局。如12月份的首个交易周,在华东的山东、江苏地区炼钢生铁(L08-10)出厂价格维持2860-2880元/吨,铸造生铁(Z18-22)和球墨铸铁(Q10-12)出厂价格为3250-3350元/吨,而有的地区的一些钢厂将采购价格下调20-50元/吨不等,炼钢生铁采购价格执行在2850-2880元/吨区间,但成交情况不佳,钢厂采购的不多,观望气氛较浓。
同样,北方、西北、中南、西南等地区的生铁市场亦现疲软态势,价格小幅波动,如这一周,山西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格下跌20元/吨,在2630元/吨上下,铸造生铁和球墨生铁出厂价格3130-3200元/吨;河北地区民营钢厂采购炼钢生铁价格保持2680元/吨左右,辽宁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格保持2750元/吨;云南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格保持2600-2650元/吨,铸造生铁出厂价格2900-2950元/吨;贵州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格保持2800-2830元/吨,铸造生铁出厂价格为3100元/吨。
从近期的生铁市场交易状况来看,终端需求不旺,整体交易不佳,厂商销售不畅,价格则跌不涨,后市行情不好,这“五不”的现状,印证时下国内生铁市场呈现的疲软、低迷态势。
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据经营者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受钢材市场进入淡季,钢市降温,钢价震荡的影响,直接波及生铁市场。入冬以来,是传统的钢材需求的淡季,尤其是在北方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天冻地寒,冰天雪地,建筑工程暂停施工,螺纹钢、线材、圆钢等建筑用钢材需求量急剧下降,过剩资源大批分流南方市场,导致供需矛盾的加剧,价格一路下滑,在11月份上海市场的螺纹钢价格平均下跌250元/吨左右,进入12月份,价格仍然盘整而下,没有止跌反弹迹象。钢材市场价格震荡回落,钢厂的钢材出厂价格也应声而降,一些钢厂的12月上旬的螺纹钢、线材、盘螺出厂价格下调200-250元/吨,有的钢厂对贸易商给予各种优惠政策,由此使钢厂的效益大幅缩水。无奈钢厂在降成本上挤效益,不得不以降低生铁等钢铁原料采购价格,实现降本增效。最近,一些钢厂的炼钢生铁采购钢厂下调20-50元/吨,直接导致整个生铁市场价格震荡下行。
在分析后期生铁市场行情趋势时,一些经营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年内的生铁市场尚难出现新的起色,疲软、低迷的格局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价格继续盘整或小幅波动,明显上涨的概率几乎没有。这是因为在年内对生铁市场不利的因素较多。诸如,年内钢材市场仍有处在淡季之中,市场需求继续萎缩,缺乏支撑钢价上涨的动力,甚至有可能继续回落,对生铁市场无疑是一大不利。
再有,在年内,一批钢厂进入年末的设备检修期,产能释放受阻,对生铁的需求将会减少,终端需求萎缩,又是涉及年内生铁市场的一大不利。
还有,废钢、钢坯市场价格震荡波动。这周,不少地区的废钢价格市场价格下跌10-50元/吨不等目前北方地区废钢价格与炼钢生铁价差已缩小至50元/吨左右,这样一些钢厂原先以消耗铁水为主或许会“多吃废钢少吃铁”。据悉,部分大型钢厂12月电炉将停产检修,废钢后市上涨动力不足,预计国内市场废钢价格将以小幅波动下行为主。此外,钢坯市场价格的波动,对生铁市场同样产生一定的影响。近期国内钢坯市场价格尽管有所回升,但是与炼钢生铁的价差仍在400元左右,钢厂没有利润空间,采购意愿不强。这又是对年内生铁市场的一个不利因素。
现在对于生铁市场有利的是上游的焦炭、铁矿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较为坚挺,刚性的成本支撑,遏制生铁市场价格的下跌。如进入12月份之后,国内煤焦市场价格继续稳中有涨,涨幅普遍在50元/吨;山西地区二级冶金焦车板价格保持1400元/吨左右,一级冶金焦车板价格升至1500元/吨;贵州地区三级冶金焦出厂价格上涨50元/吨,为1650元/吨左右。由于煤炭价格仍在走高,焦炭价格基本没有下调空间。这周进口铁矿石价格回升4美元/吨。由于上游原料价格处于高位,继续对生铁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因而年内生铁市场价格也不可能明显下跌,或稳中小幅波动。
(关键字:生铁 生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