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3年1月1日起,持续近20年的电煤价格双轨制终于被取消,由此“煤价并轨”,这对国内的煤炭、焦炭及钢材市场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对钢铁生产成本有否影响,成为钢铁行业和钢贸企业的经营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自2013年1月1日起,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不再开展重点合同订购会,由煤炭企业及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中长期供应合同。早在1992年起,为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需求与上游煤炭供求紧张带来的价格上涨之间的矛盾,缓解电力企业高成本压力,在政府的指导下国内煤炭价格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其中,实行政府指导价的“计划煤”,主要供应给国内大中型电厂,占煤炭总产量的60%;其余40%的煤炭则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由企业自主销售,价格依市场而定。随着电煤价格双轨制的取消,“计划煤”就此成为历史,取消重点合同煤,为电煤市场化运行走出了坚定的一步。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是能源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取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煤炭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取消重点电煤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为核心,逐步形成合理的电煤运行和调节机制,加强煤炭市场建设,加快健全区域煤炭市场,逐步培育和建立全国煤炭交易市场,形成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区域煤炭市场为补充,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为实施电煤市场化改革提供比较完善的市场载体。
那么,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价格将会产生什么变化,会不会导致煤炭、焦炭等钢铁原料价格的上涨,从而涉及钢材市场呢?这是钢铁业和钢贸业的经营者所关注热点。那是因为钢铁生产离不开煤和电,煤电价格的变化,直接左右钢铁生产成本的高低。煤炭、焦炭是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如在高炉冶炼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既是原料又是燃料、由煤而来的物质,叫焦炭,它在冶炼过程中起到燃料、还原剂的功能,还用作炉内料柱的骨架,保持料柱的稳定性和秀气性,确保冶炼的连续不断间进行。炼铁所消耗的焦炭量较大,在风口喷吹煤粉替代部分焦炭的情况下,每生产一吨铁水所消耗焦炭约300公斤左右。每出一吨铁水,需消耗1.6吨铁矿石,0.5吨燃料(焦炭+煤粉),今年我国的焦炭产量预见突破4.4亿吨,再创历史记录。
因此,煤炭、焦炭的价格涨跌、高低,对钢铁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自今年9月初以来,国内焦炭市场价格持续攀升,一路走高,到11月上半月,焦炭价格累计上涨300-400元/吨,钢厂的生产成本节节上升,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煤价与电价紧密相关,煤价上涨牵动电价;电价上升,又波及有“电老虎”之称的电炉炼钢成本和铁合金生产成本。如国内150吨直流电炉,每吨钢电耗每小时236.2度,每炉冶炼周期51分钟。
业内人士认为,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价并轨”方案赋之实施,煤炭最终走向市场,煤价由市场决定,那么往年重点合同煤和市场煤的价差在150-200元/吨的现象将自行消失。届时,煤炭市场供需对煤价起到最终决定性作用,不是政府意志使然。
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市场价格由市场调节,价格不可能急剧大幅波动,而且趋于平稳。在过去10年间,国内煤价处于持续上涨通道,从200元/吨左右一路涨到700元/吨以上,最高一度攀升到1000元/吨以上,可上网电价调整远远滞后,一批燃煤电厂大面积亏损,拉闸限电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同时将电力企业消纳煤价波动的比例由30%调整为10%。业内人士分析,倘若煤价每吨上涨了100元,10元的涨幅由发电企业自主消化,90元的涨幅可能通过调整上网电价向下游传导,从根本上减轻煤价上涨对发电企业带来的压力。
有煤炭专家分析指出,按照当前相对宽松的行情研判,2013年国内煤价同比可能下降10%左右。如果煤电联动顺利执行,以年度调整为周期,到2014年国内上网电价可能下调。考虑到缓解国内通胀压力,降低企业和居民用电成本,国内终端销售电价也有望迎来降价。
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对于电的需求是逐渐放缓的,再加上新能源的替代,作为煤炭的主要消费群体,2012年以来,发电企业的开工率在下降,对于煤炭的需求也是在放缓的。与此同时,近年来煤炭行业前期新建产能将逐渐释放。年初以来,市场煤价接连狂跌,甚至与重点合同煤价不相上下,煤电行业在此时迎来了拐点,
2012年国内煤炭需求放缓、新增产能在释放,加上进口煤大量涌入,下半年市场煤价格比年初下跌超过20%,不少地区市场煤和合同煤价格已接近甚至更便宜。2012年1-11月份,全国煤炭产量累计完成365933万吨,同比增长4.90%,国有重点煤矿产量累计完成183550万吨,同比增加3.50%,2012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再次攀升至历史高位。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2年1-11月份进口煤炭总量达到2.05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2.9%;加上褐煤进口总量为2.53亿吨。其中1-11月份进口动力煤8818.7万吨,同比增长9.7%,全年进口动力煤有望达到1亿吨。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库存增加,截止2012年11月末,我国煤炭社会总库存量达到2.9亿吨,其中煤炭企业库存就达到9000万吨左右,煤炭供应整体显现宽松。数据显示,2015年之前,煤炭产能将快速释放,年均电煤增长约1.5亿吨,而其中电力企业自身电煤产量年均新增0.8亿吨,占到新增产能的一半多,足以满足国内电煤的需求。未来煤炭供应将呈现宽松局面,进口煤炭的冲击,使得后期国内煤炭市场将面临更大的价格竞争。预计2013年动力煤市场价格将比2012年全年平均价格有较大降幅。
前期秦皇岛5500大卡电煤价格630元/吨,同比下跌200元/吨,跌幅达24%,远远低于发改委煤价干预价格。电煤价格变化也将波及煤炭、焦炭市场价格。上上岁末,国内一些地区的动力煤市场需求强度减弱,南北港口库存处于高位,环渤海煤价下跌,进口动力煤市场价格震荡下行,澳洲主焦煤港价格1200-1250元/吨,个别地区原煤价格有所下调。
业内人士认为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有利于煤炭、焦炭市场价格稳定,回归合理水平,对国内钢材市场平稳运行是一大利好。
(关键字:煤炭 焦炭 钢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