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在国储局收储及部分企业减产的消息刺激下,国内铝价出现一波强劲的反弹。在产能过剩、地产调控加码及库存高企的情况下,收储及减产对铝价提振动能短暂,供过于求将长期存在,这意味着铝行业受益有限。长期来看,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将使得铝价处于成本线下方成为常态。
收储及减产消息对铝价提振有限
3月初,市场就提前传出国储即将再次收储30万吨电解铝的消息,提振了对铝价做多的信心。另外各地频传减产消息,这也使得铝价在其他金属下跌的情况下出现逆势反弹。
笔者认为,收储及减产消息对铝价提振有限。去年11月14日国储启动第一批收储,大约16万吨入库。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至今,国储及地方政府收储铝总量达到116万吨,但是除了2008年国家推出“4万亿”刺激基建及房地产对铝消费回升的时间节点,其他时间收储都没能缓解市场过剩压力。从库存来看,收储30万吨的铝仅仅只有上海、无锡、杭州、南海四地社会库存的四分之一。
从减产的角度分析,电力成本高企、铝价持续走低等诸多因素,致使河南电解铝企业陷入步履维艰境地,部分全部依赖网电的企业已经纷纷开始减产甚至停产。据统计,2013年以来,河南、江苏、云南、广西已有部分铝厂减产,合计减产达45.1万吨。近期广西银海铝业减产的消息也再度传来,如果停产计划落实,全国范围内合计将继续减产52.5万吨。相对于2013年依旧超过200万吨的新增产能,减产的效果杯水车薪。
长期产能过剩问题难解决
电解铝行业的特征意味着长期以来的产能过剩难以解决,与钢铁行业类似。一是,电解铝行业门槛低,多数资金富裕的企业都乐于投资于电解铝行业;二是,电解铝行业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作为纳税大户,对于繁荣地方经济有很大的帮助,地方政府乐于提供便利。
此外另两个因素都意味着电解铝产业只有越来越大而不是缩小:
首先,国家鼓励电解铝行业向上下游扩展。按照电解铝行业计算,电力成本占据其生产成本的40%以上,是决定电解铝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为了缩减成本,煤、电、铝一体化经营模式成为河南电解铝企业的优先选择,这种经营模式能有效发挥跨产业间的协同效应,降低电解铝成本,提高竞争力。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一体化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由电解铝厂商发起向上游延伸,通过拓展上游煤电领域,降低电力成本;二是煤炭企业发起向发电、电解铝下游拓展;三是由发电企业发起向上下游煤炭、电解铝同时延伸的产业路径。目前神华集团、中电投及黄河电力等大型国企都在向电解铝行业延伸。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不意味着产能缩减,很多企业通过引进能耗低、科技水平高的新电解槽来替换落后的电解槽,河南五大电解铝企业之一的豫联集团2002年就开始建设320kA电解槽,成为国内第一个建320kA大型电解槽的企业,2008年又开始建设400kA大型电解槽,也成为国内率先建400kA大型电解槽的企业。
再次,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使得多数电解铝企业虽处于困境,但不会破产和淘汰。作为电解铝第一大视南,为了帮助电解铝企业摆脱困境,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临时性的帮扶措施。2012年6月,河南省政府与省电力公司协调商定,按照吨铝成本价为17500元为基数,如果国内市场吨铝价格不足17500元,企业可以缓缴8分钱电费,由财政到年底补足,如果吨铝价格超过17500元,则企业交齐缓缴的电费。而根据市场反馈,自去年6月起,国内铝价一直维持在这个基价以下。
海外电解铝冲击内外需求都不利
目前,国内电解铝价格由于进口铝土矿价格攀升和人工成本增加,虽然持续走低,但是海外电解铝,特别是中东地区凭借能源优势,对国内电解铝及国际电解铝价格都有冲击。巴克莱银行预计,2013年全球铝供应超过需求约182万吨,2012年为149万吨。上海期货交易所跟踪的库存数量上周上升至482.4万吨,为2010年11月以来最高。
1-2月份,虽然我国新房开工面积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跳升,但是由于铝材等产成品库存需要消化及产能过剩,接下来3月份新一轮楼市调控加码,这对于铝消费而言可谓是雪上加霜。外需方面,继美国和加拿大对中国铝型材等进行反倾销调查之后,3月份,哥伦比亚照会我国驻哥伦比亚使馆,决定对原产于我国和委内瑞拉的铝挤压件发起反倾销调查。
总之,长期的产能过剩因多种原因难以解决,收储及减产对于总供应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企业只有通过煤电一体化、提高生产技术降低成本、削减管理费用等方式提升公司利润,铝价长期低迷导致企业亏损的情况会是常态,偶尔会因季节性旺季或者宏观环境转暖,使铝价升至成本线以上而使困境暂时缓解。
(关键字:电解铝 铝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