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近日通报了“绿篱”专项行动初步成果。海关总署监管司贸易管制处处长周亚春在媒体吹风会上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海关监管现场查获的固体废物走私违规案件共337起,案值17亿元人民币,其中查获“三废”(废金属、废塑料、废纸)案件255起,案值16亿元;缉私部门立案侦办55起,查证走私各类废物80余万吨。
今年2月,海关总署决定在全国海关开展为期十个月“绿篱”专项行动,意在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秩序,坚决御“洋垃圾”于国门之外。
据统计,今年1-4月,全国海关监管进口固体废物1907万吨,同比增长0.7%,价值112亿美元,同比下降3.8%。其中进口“三废”(废金属、废塑料、废纸)1622万吨,价值10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4%和3.9%。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进口固体废物都是洋垃圾”的片面理解,相关人士厘清概念:“洋垃圾”和可再生利用的固体废物是应当区别的两个概念。所谓“洋垃圾”,实际是对国外无利用价值固体废物的俗称,相当于国家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如境外产生的电子垃圾、生活垃圾、医用垃圾等,与允许进口的固体废物有着本质区别。
可再利用的固体废物蕴含着大量的原材料及燃料,通过合理的加工再利用,可以实现“变废为宝”。以进口废纸为例,有关专业协会从对资源的贡献率角度作了统计分析,2011年我国纸和纸板的消耗量为9930万吨,而进口废物约生产2134.70万吨再生纸,进口废纸对再生资源的贡献率为21.49%。反之,如果不进口废纸,为弥补上述缺口,仅木材一项就需开采1871万吨。
(关键字:海关 绿篱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