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们渡过了“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09年,我们迎来“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复杂的一年”,2011年,“中国经济不比任何一年轻松”,2012年,继续艰难。中国经济发展如此,紧随中国经济发展形势而波动的中国钢铁行业更是如此,每一年,大家都在期盼走出困境的来年,但每一次,总是迎来更加困难的一年。2012年年底,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013年钢铁行业要开始好转,至少不会更艰难,但时至今日,2013年俨然已经过半,大家所盼望的“好日子”却依然遥遥无期。
困境之下,不可能坐以待毙,也不可能坐等时机好转,因此,钢贸商都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只为在这阴霾密布的行业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守住企业的明天。思变,是钢贸商面临困境所做出的不约而同的反应。在行业困境日趋严重的今天,思变几乎成为企业自救的唯一方式,尽管方式各不相同,但变是唯一的不变。
多元化经营成为普遍共识
钢贸行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单一的经营方式在当前的行业环境面前很容易让企业陷入亏损的困境,几乎所有企业都在考虑多条腿走路。但是,多元化经营并非企业的自救圣经,因为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投入,更多的变化,更多的不可控因素,一旦经营不善,往往使企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尤其是在当前银行对钢贸行业收缩信贷的情况下,多元化经营看上去更是风险重重,如何能成为企业自救的良方?
通过对众多已经实现多元化或正在实行多元化经营企业的走访,记者发现,当前,钢贸企业在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方式上,多是在原有主业遭遇到瓶颈的情况主动寻求转变时所进行的选择,他们的目的往往不是为了在规模上对企业进行盲目扩张,而是为了更好地寻求企业的赢利点。“平稳发展”成为大家首先关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多元化经营,倒是让不少企业都实现了不错的赢利。
北京住总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昱表示,当前的行业环境决定了单独追求钢铁经营的利润已经变得不现实,因此需要多点开花,“我们努力发展其他产业,加大了制造业的投入,还尝试开展国际贸易,经营一些小品种钢材等。”
有这种转变的并不只是住总物流一家,天津彩欣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猛就表示,现在钢贸业处于微利水平,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多体现在副业之上,谁的副业更强谁就占据主动的优势。“我们以钢铁贸易为依托,做工程、做服务、做钢铁市场、上房地产项目,总之能寻找到自己的赢利点。”北京吉兆年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忠则表示,在行业形势十分困难的时候,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至少能保持稳步的增长,保证企业一定的盈利水平。
北京凯旋盛金属材料销售中心董事长旋志云说,他们虽然并没有进行大家所谓的多元化,但在经营品种上却进行了调整,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多元化”。以后,他们依然还是要走多元化道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元化经营能让企业走得更远。”
终端用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钢铁贸易的黄金时代,终端用户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重视,因为终端用户意味着更多的服务,更多样化的需求,更无把握的回款时间等。很多人选择了“搬砖头”的经营模式,而成为钢厂协议户更是企业规模和实力的象征,成为很多有一定规模钢贸企业的追求目标。
但在钢贸行业面临困境的今天,终端用户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几乎所有继续将钢贸作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开始注重终端客户的开发和维护。说到底,终端需求才是钢铁行业最真实的需求,是钢材的最终去处,任市场风雨摇摆,只要把握这最真实的需求,企业的盈利就能得到最可靠的保证。
“今年开始,我们增加了工地直供方面的业务,到目前为止,今年在工地直供方面已经有6万多吨的供应量。”这是北京京奥港集团有限公司钢材贸易部总经理李雪松在此前刚举行的北京钢铁营销50强颁奖大会上对记者所表述的。原本,他们已经基本放弃了这块业务,但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之下,又重新找回了这方面的业务,因为相较于批发业务的微利和风险,终端销售毕竟还是能带来更多更稳定的利润。
北京市万顺发科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文亭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少走中端,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减少资金的占用量。”而成立于2010年的天津冶供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更将公司经营重点定位于终端直供,总经理袁国安表示,“2012年,钢材市场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大行情,我们及时调整了公司的经营策略,以工地为主,兼顾现货,把经营重点集中放在钢材终端直供上。”
相对说来,通过面向终端,大多数企业实现了不错的赢利,尽管终端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比如回款周期太长就是此前许多企业放弃终端的主要原因。但在今天,更多贸易企业选择了现款现货的模式,即使面对终端用户,他们也尽量选择这种模式控制应收账款,这样,既能保持不错的利润水平,也能控制风险,因此在行业出现困境的环境下,终端市场反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
贸易说到底就是一种服务,但在资源稀缺的时代,很少有钢贸企业会把服务当作企业的出路,因为那个时候,只要有货,有资源,自然不愁买家。
市场形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因为供需严重失衡,钢材行业早已告别了资源为王的时代,。所有企业开始慢慢发现了贸易的本质,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甚至成为在这个市场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企业都开始下功夫去研究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希望用服务来打动客户,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北京首钢新钢联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杰对服务表现出了极大的重视,“企业的本质是服务与产品,作为贸易企业提供的产品就是服务,我们提供两种服务,一是对钢材使用者的服务,一是对钢材生产者的服务,两者都是我们所重视的,服务会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中建一局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川则表示,通过不断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他们在着力提升配套供应服务的质量,就是为了把企业发展成一个集运输、装卸、仓储、加工、配送、租赁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企业。
北京中钜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京辉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现出了极大地认同,目前他们公司就是在从传统贸易商向着专业服务商转变,“满足客户需求、超越客户期待”的服务理念已经成为公司最根本的信念,曹京辉说。
天津益友集团总经理张峰铭更是表示,他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单纯以推销自身产品为目的,而是把企业的出发点和终点都设为“满足客户需要”。正是因为他们为终端用户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他们建立了一批长期的、固定的、忠诚的终端客户,企业自然取得丰厚的回报。
期待行业洗牌
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持续下滑,钢材需求始终疲软,钢价长期在低位徘徊这种行业现状,绝大多数钢贸商除了竭力自保,努力转型之外,更是在期待着行业的洗牌。他们相信,通过洗牌,行业可以迎来一个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可以迎来他们所期待的行业的“春天”。
“现阶段是钢贸行业的一个洗牌过程,这个过程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许要到2015年左右。通过这样的洗牌,行业中留下的会是一批大中型、优秀、实力雄厚的企业。”天津彩欣钢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猛如此表述他对行业洗牌的观点。
与张猛持相同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北京中原广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辛源同样相信洗牌后的钢贸行业将拥有更加明媚的未来。“目前行业中依然存在不少将钢贸当作融资平台的企业,不规范的操作在行业中依然存在,但通过行业的洗牌,这些企业最终会被淘汰,整个行业从而将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到时,整个行业格局都将发生变化,我期待这种变化。”
北京百联雄业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柏同样坚信行业将会越来越规范,在他看来,目前钢贸商和钢厂都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转型完成,钢材市场就会由原来的简单、粗放模式走向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届时,行业就将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
对未来,每个愿意坚持的人都满怀希望,所以即使面临如此艰难的行业现状,他们从来不曾悲观,始终选择坚守。“我对钢贸行业的发展前景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萧文亭在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
是的,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会有低谷,会有转型时期的阵痛,会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充满荆棘与鲜血。但是,却没有人会怀疑期待中的美好未来。当低谷过去,行业自然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会是一个更为健康、更为明媚、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到那一刻,一切坚持都会变得有意义。
(关键字:钢企 钢铁 钢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