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十月,焦炭市场价格上涨势头将减弱,或许呈现先稳后跌,震荡波动的运行态势。”这是一些市场分析人士的预测。不过,一些经营者对“银十”的焦炭市场仍表示期待,认为即便价格震荡,幅度有限。
据一些经营者及业内人士对焦炭市场的跟踪调研,自今年7月份起,焦炭市场价格逐渐止跌回升。如在河北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从6月底的1270元/吨,上升到7月31日的1330元/吨;8月份,焦炭价格继续攀升,涨至1330元/吨;到9月27日,价格再度上涨,涨至1360元/吨,已累计上涨了90元/吨。
在9月份,焦炭价格仍处于震荡上行通道,截止9月底,山西地区的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升至1140元/吨左右,一级冶金焦出厂价格1300元/吨,较8月底上涨20-50元/吨;河北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上涨30元/吨,为1360元/吨;华东的山东、安徽地区的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上涨50-70元/吨,为1330-1350元/吨。东北的黑龙江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上涨90元/吨,为1300元/吨,东北其它地区的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1400元/吨,一级冶金焦到厂含税价1480-1500元/吨。
从总体看,9月份的焦炭市场价格依然稳中趋涨,厂商的销售状况尚可,出货较为顺畅,销量有所增加,因而价格震荡上行。那么,10月份的焦炭市场走势将会如何?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10月份,对于焦炭市场来说,既有利好的因素,同样也存在利空的因素,利空因素甚至大于利好因素,因而价格上涨的势头将会减弱,不排除盘整下行的可能。
具体的利好和利空因素体现在:
一是国内钢材市场的传统旺季能否达到预期尚难定论,涉及后期焦炭市场。普遍认为“金九银十”是钢市旺季,但事实并不如此,“金九”的钢市没有出现旺季的景象,需求不旺,交易清淡,价格下跌,出于贸易商的预料。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的下游终端用户采购量环比下滑20%,同比下滑25%,说明需求旺季并不旺,反而趋淡。虽说“银十”仍属于传统的需求旺季,但由于钢材金融属性的增强,以及预期提前兑现的影响,需求季节性波动明显,所以对于旺季需求提升不宜有过高期待。再有,下半年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空间有限,资金紧缺的矛盾尚难根本性的缓解,遏制下游终端需求的释放,而房地产投资和资金增速已在3-4月开始回落,后期房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可能性较大;制造业投资在开工旺季过后也将面临考验,因此10月份乃至四季度钢材市场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因而钢市震荡,对焦炭市场或许给力不大。
二是焦化企业产能释放、产量增加,将对后期焦炭市场价格带来压力。在今年3月至7月中旬,焦炭市场价格持续震荡下跌,跌幅达到400元/吨,而到7月底,焦炭市场价格触底反弹,出现一波上涨行情,由此刺激焦化企业产能释放,有的企业满负荷生产,据统计显示,国内独立焦化企业开工率从7月开始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在9月份,一批中小型焦化企业的开工率大都在78%,大型焦化企业的开工率达到98%,与7月初开工率相比,普遍提出了10%以上,在的提高22%。焦化企业的产能释放,产量增加,将超过需求的增长。数据显示,1-8月,国内累计焦炭产量为31594.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7%。特别是9月份的焦化企业高产量,在10月份投放市场的资源显然增大,供给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再度凸现,对焦炭价格形成较大压力。
三是下游终端用户的库存量充裕,不排除压低焦炭采购价格。在9月份,尤其是在国庆长假之前,下游焦炭主要用户的钢厂集中采购,库存量随之增加,有的比较饱满,一些钢厂的焦炭库存量可以满足20天以上的正常生产所需,不急于补充库存,有的钢厂则控制焦炭的采购量和采购价。据悉,最近河北地区的一些钢厂已率先于9月中旬开始下压焦炭采购价,市场氛围瞬时转为悲观,对于部分地区焦企价格的追涨犹如釜底抽薪。
四是炼焦煤市场价格和库存的变化,涉及后期焦炭市场的走势。目前,炼焦煤市场价格持续高走。9月份,国内市场炼焦煤价格整体上涨,山西焦煤集团、开滦矿业、龙煤集团、平煤集团等主要矿务局主焦煤、肥煤出厂价格均上调30-40元/吨,主焦煤价格达到1050-1080元/吨;山东、江苏部分煤矿气煤、1/3焦煤出厂价格也上涨了30-50元/吨。在炼焦煤期货成功上市以后,炼焦煤的企业库存受到了更多关注,库存的集中变化也通常能为市场风向的转换提供信号,据对国内50家主要钢厂的炼焦煤库存统计,在最近一个月时间内,钢铁生产企业炼焦煤总库存明显增长,有的增幅在17%以上,各地区补库存动作明显,而钢厂焦化开工率和焦炭库存的上升,无疑对独立焦化市场造成挤压。
从上述这诸多因素来看,10月份的焦炭市场价格或将止涨企稳,稳中小幅波动,或盘整下行。
(关键字:焦炭 价格 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