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斤钢材价格比不上四两猪头,2012年,武钢宣布将投入390亿用于养猪养鸡等非钢产业令人震惊。实际上,在钢铁业利润空间备受挤压的背景下,钢铁龙头企业武钢集团的确是向上下游甚至更多行业多元化转型的典型代表。
全力拓“非钢”
从2011年开始,武钢集团的“非钢”布局已经在加速。除了投资海外矿山、参股煤炭集团,还为深圳建成了8座充换电站,中标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两岸接线工程BT项目,并竞得奇瑞汽车河南整车生产基地冲压核心工艺的总承包经营权。
进入2012年,武钢还加大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循环应用,100万吨焦油深加工项目可实现煤焦油精细化深加工,提炼成睫毛膏原料、汽车轮胎等29种下游产品。
此外,武钢股份与新加坡昂国集团合资建设的年产120万吨矿渣微粉项目也投产,项目总投资1.6亿,将钢铁生产废弃物矿渣再利用,年可利用矿渣138万吨。公司还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天然气合资公司,并计划在水泥、金融、电力、地产开发及高新产业和现代城市服务业领域深度拓展。
“这是武钢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钢铁业受原材料价格无序上涨和产能过剩的两头挤压,处于微利时代,而发展相关产业成为降低行业风险、支撑主业发展、实现效益目标的必然选择,”时任武钢集团总经理的邓崎琳(现为董事长)曾告诉本报记者,“十二五”期间,武钢的非钢业务收入比例要占到总收入的30%(目前不到10%),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钢材深加工、国际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综合利用、物流服务等六大相关产业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武钢加大投资的非钢产业,已经让其尝到了甜头,2011年,非钢产业20.8亿元的利润,已经占据了整个集团利润的七成,并帮助企业在钢铁业的严冬期保持着17.4%的利润增幅,2012年,在非钢产业方面,武钢集团又实现产业利润30亿元,弥补了在钢铁产业“寒冬”之年的经营困境。
事实上除了武钢,目前包括宝钢、武钢、河北钢铁等国内钢铁巨头,也都在加快拓展非钢产业,非钢产业收入占比在逐步走高。
当然,也有行业内人士提出了担忧,认为将过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非钢产业,是否会有“多元化”扩张所固有的风险隐患,毕竟非钢领域的市场竞争同样激烈。
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建议,钢厂发展非钢产业,最好围绕钢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来做,还应该注意与钢铁主业的平衡。“目前,钢铁主业也依然有需要投资和提升的空间,比如产品升级、技能环保、兼并重组、走出去等,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投资才能见效的。”
海外洋矿主难当
李新创所说的“围绕钢铁相关上下游产业链来做”,包括令钢企一直头疼的矿山,而在“走出去”寻找海外矿山资源上,武钢也最为积极。
在国内钢厂中,位于中原内陆、铁矿石自给率一直较低的武钢集团,自2008年以来,武钢就先后通过投资入股、项目合作等方式已投资了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八个铁矿石资源项目,2011年,公司就宣称锁定的海外权益资源量已达数百亿吨,成为全球钢铁制造商中拥有矿石资源量最大的厂家。
不过,记者梳理武钢集团近年来斩获的主要矿山资源发现,其目前已经投产的海外矿山并不多,且大部分矿山的品位都在20%~30%,相比之下,必和必拓、力拓等国际矿山巨头开采的矿山品位多在60%左右。在矿石市场走势大不如前,而矿山开采成本又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武钢集团的“洋矿主”之路,走得并不平坦。
目前,武钢只有早在2004年投资参股10%的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项目和位于国内的几个矿山在贡献资源或利润,其他矿山大多还处于前期勘探或可研阶段。比如在利比里亚拥有资源量14.83亿吨的矿山,2013年仅能投产100万吨,而位于南澳大利亚的艾尔半岛铁矿项目,则还在对勘探区进行普查阶段。
“从勘探完成到设计方案、政府审批到投入生产至少要7年时间,这还不包括政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一位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指出,而且这些待开发的矿山后续仍需大量的资本投入,短期内很难对公司的利润有正向贡献。
而兴业证券的分析师兰杰更是预计,即使武钢集团的海外矿山资源全部投产,从中信泰富和攀钢钒钛海外矿山开发经验来看,海外矿山开发也面临着较大的资本投入增加风险和政治风险,而考虑到矿价中枢下移趋势,公司海外矿山权益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事实上,武钢自身也意识到了相关的风险,邓崎琳就指出,“十二五”期间,武钢“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将不再是投资新项目,而是重点开发已经参股或控股的8个海外资源建设项目,并通过实业投资使这些项目在香港或其他海外资本市场上市。
(关键字:武钢 钢材 非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