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生铁市场似乎没有太大起色,需求不旺,交易清淡,价格稳中有跌,经营者对后市行情持谨慎心态,观望气氛浓重。
据一些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进入11月份以来,尽管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出现一波反弹行情,一周的涨幅80-100元/吨,而生铁市场依然交易一般,销量并没有过因钢市的回暖而增多,下游终端用户按需采购,价格稳中趋跌,没有反弹的迹象。这一周,山西地区炼钢生铁(L10)出厂价下跌20元/吨,为2530元/吨;河北唐山地区钢厂采购价保持2570元/吨。辽宁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下跌20元/吨,在2560元/吨左右。山东、江苏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保持2660-2700元/吨。云南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2600元/吨。铸造生铁市场亦也不见暖,交易平平,价格平稳,一些地区的铸造生铁价格大都在2900-2920元/吨,低的报价2880元/吨左右,有的铸造生铁承兑价为3000元/吨。
总体来看,近期生铁市场需求强度减弱,厂商销售不畅,销量萎缩,不少钢厂暂定采购,这与最近一段时间钢厂检修增多,产量减少,对生铁的需求减少有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0月份国内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09.9万吨和299.4万吨,环比下降3.7%和4%。全国粗钢日产水平在9月份反弹之后,10月份出现大幅回落,是今年2月以来首次回落至210万吨以下的水平,由此钢厂对生铁的需求量亦在逐渐下降。
从生铁市场的供给情况来看,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供需矛盾并没有根本性的缓解,尽管炼铁企业的生铁产量增幅强度有所减弱,但依然有增无减。据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国内生铁产量5984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5%;其中10月份生铁产量5875万吨,同比增长7.7%。由于下游终端用户的需求的减少,而生铁产量依然在增长,导致供需矛盾凸现,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价格的上涨。
在分析后期生铁市场走势时,一些经营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在年内生铁市场还不会出现新的起色,价格继续盘整,明显反弹的可能性不大。此外,一些不确定因素将直接左右后市行情,需要引起厂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体现在:
一是下游终端有效需求将进一步减少。临近年末,不少钢厂进入一年一度的检修期,加上整治环保和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力度的加大,一批落后产能在年底之前必须淘汰。前不久国务院发出《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整合压缩过剩产能,钢铁行业被列之化解产能过剩行业的首位,压缩钢铁产能8000万吨。在钢铁行业正面临环保治理、淘汰落后产能等诸多政策压力下,加上四季度国内钢厂相继进入年度集中检修期,年内粗钢产量释放仍维持低位,生铁消耗量也将减少,波及后期生铁市场。
二是铁厂的生产成本上升,效益缩水,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由于近期来铁矿石、焦炭等价格持续攀升,一些地区钢厂的铁矿石采购价上调20-25元/吨,焦炭市场价格上调20-30元/吨,由此使生铁制造成本继续增大,目前的生铁成本又比前期增加10-15元/吨。刚性的成本支撑,制约生铁出厂价格下调的空间。
三是相关原料市场价格变化,对生铁市场的影响程度在加大。最近以来,国内的钢坯市场价格震荡回落,如在北方地区,进入11月份以来,当地的钢坯价格持续下跌,累计降幅达40元/吨,与炼钢生铁的价差仍在450元/吨左右,中小钢厂没有利润空间,对生铁的采购量在不断减少。再有,近期来一些地区的废钢市场价格稳中趋降,如在天津地区,当地的小钢厂中废采购价格下调30元/吨,河北唐山地区小电炉钢厂采购价普遍下调20-30元/吨。目前北方市场废钢与炼钢生铁的价差在100元/吨左右,进入此价位时,钢厂更倾向于使用铁水。
四是制造业产销转好,铸造生铁成交好于炼钢生铁。最近以来的各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尤其是城镇管网建设加快,拉动铸造球墨铸铁管的需求;此外,铸铁件在建筑、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业中应用,需求量很大,因此铸造生铁市场相比炼钢生铁市场要好一些,交易情况尚可,价格相对坚挺。
五是年内炼铁企业产能释放受阻,产量将会减少。一些地区的炼铁企业受到环保整治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关停的较多。如在河北地区积极参与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治理环保,当地多数环保不达标的铁厂被停产,生铁市场货源不多,报价较高,有拉涨之势,其它地区的生铁资源新增的不多,市场库存普遍较低,炼铁厂家盼涨情绪浓,时下多数铁厂已亏损,提出生铁出厂价格的意愿强烈。但迫于下游需求无力支撑,涨势很难延续。
从上述这些因素来看,对后期生铁市场具有利好和利空效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年内生铁市场总体趋稳,价格急剧波动行情不会出现,炼钢生铁市场价格或将继续盘整,铸造生铁市场价格较为坚挺。
(关键字:生铁 炼钢生铁 铸造生铁 球墨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