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份,东北地区持续强降雪,黑龙江、吉林大雪纷纷,铁矿石等钢铁原料的“冬储”伴随着严寒而纷至沓来,那么“冬储”季节,铁矿石市场走势如何?价格还涨得上吗?这是时下经营者所关注的热点。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信息,尽管冬季来临,“冬储”即将启动,而铁矿石市场并无太大起色,价格盘整,这周末,河北唐山地区的一些钢厂66%铁精粉采购价格保持1100元/吨左右,辽宁地区的66%铁精粉出厂价格980元/吨。南方的安徽地区65%铁精粉出厂价格1070元/吨;湖北地区的63%铁精粉出厂价格960元/吨;广东地区64%铁精粉出厂价格910元/吨左右。进口矿市场价格小幅震荡,普氏62%粉矿价格为135.5美元/吨(CIF),较上周末下跌1.25美元/吨,市场交易清淡,实际成交量萎缩,下半周的价格再度走低,整个市场并不景气。
进入“冬储”季节,铁矿石市场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明显的上涨行情,矿商销售一般,交易不见活跃,销售也不畅通,按照市场惯例每年冬季,钢厂和铁矿石贸易商都会为下一年进行原料储备,因此眼下是铁矿石的采购旺季,价格伴随着“冬储”而回升。
不过,今年的铁矿石市场运行状况与往年不尽相同,即便“冬储”季节,也难以支撑铁矿石市场价格攀升。时下,下游终端用户“冬储”的积极性不高,钢厂的铁矿石采购都很谨慎,不愿大批囤货建仓,因为今年“冬储”的情况与往年不同,今年各地加大整治环保和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力度加大,11月1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举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开展12项工作,其中一条就是做好淘汰落后和落后产能的退出工作,在这之前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特别强调要加快钢铁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占全国钢产量的25%河北是污染大户,河北省正式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年底前当地一批钢厂的生产线被关停,部分小钢厂限产,甚至倒闭,因而对不少钢厂对今年的“冬储”积极性不高,意愿不强。
再度,今年的钢铁贸易商面临的资金紧缺矛盾更为严重,银行对钢贸行业的贷款只收不放,只减不增,收紧贷款程度比历年都要紧,而时下又临近年关,贸易商向银行还贷,资金更为紧缺,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冬储”,用于铁矿石的囤货建仓。何况,经营者对年内及明年年初的铁矿石市场不看好,前期铁矿石市场价格波动,让很多贸易商无利可图,且亏本经营。如在去年8月份,铁矿石价格跌到80美元/左右,随后开始大幅上扬,今年初一度达到150美元/吨,不少贸易商增加订货,而到货运抵之后,矿价下跌了20多美元/吨,贸易商损失惨重。所以对今年的“冬储”更为谨慎,不敢贸然启动。
同样,一些钢厂也遇到资金紧缺的问题,虽说进入11月份,钢材市场有所好转,螺纹钢、线材等长材价格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但到11月下旬,钢材市场又见疲软,建材、板材等价格重新震荡回落,钢厂对年内的钢市行情表示不容乐观,有的钢厂下调12月份的出厂价格,有的钢厂推出优惠政策,出厂价格暗中下跌,所以时下目前钢厂对矿石的采购都比较谨慎的,加上资金的紧缺,“冬储”的积极性不高,不会像以前那样出现一个大量的库存,像以前钢厂每个月的库存,长的能达到3个月,而现在基本都是按周或半个月采购。因此“冬储”并没有拉动铁矿石市场的需求,“冬储”季节,国内铁矿石市场价格也很难明显上涨。
不过,一些矿商认为后期仍铁矿石价格下跌空间不会太大,因为遏制价格下跌的因素依然存在,诸如目前铁矿石市场供需矛盾不是很突出,从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量来看,今年港口铁矿石库存量基本处于较低水平,目前的库存量在7250万吨左右,而去年的港口铁矿石库存量达到近亿吨,减少了约2400万吨,继续处于较低水平。
此外,目前一些钢厂的年度检修已经结束,停产的生产线恢复生产,产能释放,产量增加,对铁矿石需求或将有所增加。如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旬报数据显示,11月上旬重点企业粗钢日产量176.3万吨,旬环比增加3.5%;全国估算值为214.4万吨,旬环比增加2.2%。
再有,时下钢厂的铁矿石库存量大都不那么充裕,库存量偏低,虽说钢厂“冬储”的积极性不高,但适度补库是必须,近期有的钢厂小幅上调采购价格,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后期铁矿石市场价格的深跌。预测短期内国内市场铁矿石价格以稳为主,进口矿价格小幅下跌。
由此来看,进入“冬储”季节,铁矿石市场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关键字:铁矿石 市场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