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内蒙古日报报道,“我们通过170吨的干熄焦和水泥余热利用两个项目,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节约标煤8万吨左右。这不,明天一家丹麦公司来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完成也标志着我们的碳交易成功。”近日,当自治区环保联合会组织的环保公益行团队来到内蒙古黄河能源科技集团时,副总经理张海云高兴地介绍。
曾经“无风臭三里,起风漫天黑”的煤焦化企业,如今进入了旨在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而产生的国际碳交易市场,一行人都惊异于其产生的变化。
据随行的自治区环境科学院专家王克军介绍,煤焦化是以煤为原料生产焦炭,同时可获得煤气、煤焦油的煤转化工艺。煤焦化产业是我区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十几年前经历过“宁可臭死,不能穷死”的粗放式、牺牲环境的急速发展史。当年的“乌海—乌斯泰—棋盘井”一带,由于煤焦化企业密集,常年可闻到煤气所产生的恶臭气味,煤灰渣漫天飞扬,用于排放煤气的“天灯”彻夜长明……被称为“黑三角”地区。
而如今,当记者走进乌海德晟煤焦化有限公司,看到的却是干净的硬化路面、茂密的绿化带和巨大整洁的生产设备。走进黄河能源科技集团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蓝天下,缓缓升腾的雾气像一条白练在空中飞舞,这是焦炉出焦时从熄焦塔冒出的水蒸气,紧邻的是现代化的焦炉生产线、炼铁高炉、洗煤塔、水泥窑炉以及粉磨站等。从原煤进场到洗煤、炼焦、冶金,再到水泥等,路与路相连、管道与管道互通、原材料密闭输送、空中皮带走廊与地下皮带通道互通,完全是一套循环利用的新格局。
采访中,黄河能源科技集团“亮”出了他们的循环生产链:开采出的原煤送到洗煤厂,精煤用于炼焦,煤矸石用于发电;焦炭用于炼铁;电厂余热用于供暖,电厂剩余的粉煤灰和炉渣用于制砖;焦化厂产生的煤气一部分用于发电,另一部分转为城镇民用;通过焦化环节获得的焦油,通过深加工,又可生产20多种化工原料;石灰石一方面是生产活性石灰用于炼铁炼钢,另一方面还可与焦炭一起生产电石,电石的下脚料还可PVC生产原料......
上游的废弃物成了下游的生产原料,既降低了成本,治理了污染,还让企业在副产品深度开发上得到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像德晟煤焦化和黄河能源科技集团这样的大企业,都走上了循环发展的道路。记者印象中的煤焦化已不复存在,如今煤焦化产业,发生了令人欣喜的进步。
而作为以煤焦化为支柱性产业的乌海市,从2003年开始逐步淘汰产能低下、污染严重的小焦化,如今60万吨以下的焦炉已全部淘汰,新建焦炉均在百万吨以上。乌海市计划今后所有煤焦化企业全部完成干熄焦工程改造。
“一条是唯利是图的老路,尽头是灭亡;一条是新路,不太好走,但前面是希望。”面对发展路上资源与环境越来越紧迫的制约,黄河能源科技集团播出的这段话相信能给其他重污染企业以启示。
(关键字:煤焦化 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