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钢的主要用途是房地产和包括铁路、公路、桥梁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由于2014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基本已形成共识,我们没必要在此再多费笔墨,房地产对螺纹钢的需求增量将非常有限。我们重点说一下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对螺纹钢需求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正是在四万亿投资的带动下,各地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螺纹钢的需求,甚至较长时间内呈现出技术含量较低的螺纹钢利润高过技术含量较高的板材利润。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投入功不可没。因为,绝大多数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是地方政府出资金大头,中央政府资金主要起引导作用。
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较多,而财政收入又相对有限,为了搞基础设施建设,发了较多的债。国家审计署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6988.65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9256.49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66504.56亿元。其中,2013年7月至12月、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3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58%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
近日,还有人根据万得数据,汇总目前我国各地城投债债务余额时发现,规模高达3.3万亿元。今明两年分别有2850亿元、1406亿元城投债到期。其中,今年2月前,有9只城投债到期,涉及项目均为基建类,其中4只是与公路和铁路相关的运输工程,2只涉及水务、电力等公共事业,另有3只为资本货物的工业项目。如果数据属实,2014年我国地方政府城投债偿还压力较大,面临的风险较大。
国家对此也是早有防范。201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部署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会议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2014年各地要偿还大量的前期债务,而在中央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的背景下,新债发型规模可能继续受到限制。我们完全相信地方政府能够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但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也会出现一些债务重组的问题,可能也会出现差东墙补西墙的事情,也许还会在开放民资投资领域的招牌下引进一部分民间资金,但无论怎么做,都可能导致2014年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减少,或者增速下滑,像房地产那样,对螺纹钢的需求增量也非常有限。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以青藏铁路、西气东输等工程为标志,过去十多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较快,也拉动了较多的钢材需求。与此同时,数据显示部分西部城市已是债台高筑。南京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西宁与兰州两地,去年城投债余额规模与财政收入比已超过300%,伊春、南宁、湖州等城市上述比例均超过100%。所以,在新一届中央政府要求防控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2014年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可能出现下滑,对螺纹钢需求增速放缓。
所以,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增速放缓的前提下,2014年螺纹钢的需求增长有限,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价格有下行风险。
(关键字:钢材 地方债 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