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钢公司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打赢全面扭亏盈利攻坚战的有力推手和强大武器,坚持立行立改,紧密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各项工作改革,切实促进思想、作风转变,降低企业各项费用。截至3月1日,公司已先后实施各项措施5项,预计年可以降低费用近700万元。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之初,石钢公司便对二级单位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共整合削减二级单位5个,为实现机构精干、管理扁平化、人工费用降低奠定了基础。2月24日,石钢公司无纸化办公系统上线试运行,除涉密文件和必须以纸质形式处理的文件外,各单位内部流转的文件,以及需要公司领导签批的专业管理文件,如付款审批、合同审批、项目审批等,以及上下级文件均进行电子化处理,在石钢公司办公系统内进行流转处理,这项措施每年可以降低办公费用210万。为进一步降低办公费用,石钢公司还对公务用车进行了清理和规范,领导干部公务四处蔓延的雾霾天气中,钢厂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压钢”成为很多地方的一致选择。全国人大代表、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达国家经验看,钢铁业和大城市完全可以共存,但前提是像落实“八项规定”一样来执行环保标准,用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
作为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身处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宝钢背负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2012年,宝钢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将集团本部30%、约660万吨钢铁产能迁离上海。随着雾霾天气进一步加重,宝钢还能不能在上海待下去,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有人认为,将钢铁厂搬到中西部,就可以一劳永逸。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钢铁业产生的物流量巨大。所以布局上要么靠近原料产地,要么靠近客户。如果宝钢远离东部制造业中心,钢材要远距离运输,所带来的环境压力只会更大。”何文波表示,在日本这样的后工业化国家,环东京湾区域有好几座千万吨级的钢厂,与周边相处得很好。别人能做到的,中国钢铁企业也能做到。
钢铁业与大城市共存,首先要解决环保欠账问题。近年来,国内领先的钢铁企业对环保投资力度很大。“粗略测算,仅环保运行成本,每吨钢增加100块钱。”何文波表示,现在的问题是在可执行的环保标准中,落实力度有待提高。“现在的情况是,有的落实了,有的没落实。落实的钢厂总吃亏,显然不可持续。政府要像落实"八项规定"一样来执行环保标准,说到就要做到,让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
统计显示,新世纪以来宝钢占全国钢铁产能的比例,从14%降到目前的6%。大批环保不过关的中小钢厂四处开花,造成的后果要全行业背负。
为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能布局,大型钢铁企业已开始行动。2012年,宝钢和武钢分别获批在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港建设精品钢铁基地。“湛江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预计于2015年底投产。”
对于湛江基地的竞争力,何文波充满信心。“现在钢铁行业形势虽说不好,但对应的建设成本也降低了。湛江项目原计划投资逾600亿元,现在只要415亿元。预期这个项目可以盈利,这样就能用先进产能抢占市场。”格控制公车运行费用,该项措施实行后,年可降低费用300余万。同时,石钢公司严格控制招待费使用,在对外招待上坚持以内部餐厅接待为主,确保招待费支出较去年下降30%以上。规范、整改各级领导干部办公室,提高了办公用房的使用效率。此外,还制定措施,严格控制办公用品的使用和消耗,大幅削减各类协会费用。据测算,以上各项措施综合每年可节约费用近700万元。
(关键字:宝钢 环保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