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汽车工业正加速转型升级 钢铁业的机遇在哪里

2014-4-15 9:27:34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去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2000万辆。这一数据让汽车业和相关行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汽车用钢市场也成为钢铁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所关注的重点之一。日前举行的多个相关会议都在不同层面涉及到了汽车行业发展以及汽车用钢的话题。为此,本期《用户》版综合各方观点,对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用钢趋势、钢企机遇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钢铁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提供参考。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中国梦’就是‘汽车强国梦’。”在3月底召开的2014(第五届)中国钢铁规划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如此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行业总产值超过6万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万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3%;带动就业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2%;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前10家企业集中度超过88%;中国品牌汽车产销量达到1100万辆,达到总产销量的50%。

师建华表示,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做强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应当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方式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

汽车产业处于做强机遇期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严峻。

从外部环境来看,汽车产业正面临资源、能源、环境、交通带来的巨大挑战,如中国对进口石油依存度居高不下,国家能源安全和汽车产业安全存在重大风险;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的单车平均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汽车产业开发更节能、更环保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成本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治理道路交通拥堵的限购、控制总量等政策使市场需求导向畸形,对中国品牌汽车更加不利。

从行业内部来看,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在与跨国车企的激烈竞争中,中国品牌汽车特别是轿车境况愈加艰难。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以上这些无损于“当前也是我国做强汽车产业的机遇期”的结论。师建华表示,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增长,汽车消费需求会进一步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升级需求是汽车和相关产业技术创新、优化结构、提升综合实力的动力,是做强汽车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与此同时,当前还是我国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变多头管理、地方保护、无序竞争现状,将对促进汽车市场健康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深化改革也将推动汽车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此外,国家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师建华认为,这为我国汽车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在全球市场发展、利用全球资源提高创新能力的条件。而且人民币升值将推动汽车产业“走出去”方式的转变,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国际化,主要跨国公司本土产业化能力也将进一步提高。

创新、转型、协同发展

师建华认为,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汽车产业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汽车企业应当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基础研究、平台和车辆开发投入,使得骨干企业技术研发投入达到4%以上,掌握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等相关核心技术。建立汽车产业的国家创新体系。国家汽车技术创新平台承担着动力电池和储能、轻量化材料、先进制造,智能化汽车研发、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基础技术研究与开发等任务。

其次,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汽车企业要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传统汽车低油耗、低排放,发展节能、环保、高效的汽车产品。提高合资合作水平,鼓励合资企业加大研发能力建设投入。

在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方面,要发展节能、安全、可靠,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新一代新能源乘用车、公交、物流配送用车;集中培育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再其次,推进良性互动,促进汽车与相关产业(如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同步发展。例如,要协调好新能源汽车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发展智能电网,实现充电、储能转换的功能,促进提高能源总体利用效率;加快满足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普及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调动相关产业、金融系统、相关社会管理机构、消费者等多方积极性,加快构建方便个人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社会环境。

最后,科学统筹规划,实现汽车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如汽车发展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协调,与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构建区域、城镇、乡村道路交通体系,形成城市公交与城际交通、城乡交通网络间有效衔接,快捷转换的地面交通和公共设施(停车场、换乘站等)网络,以及城镇和乡村微循环交通系统。

钢铁业的机遇在哪里

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作为原材料提供商的钢铁行业来说,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

例如,在推进产业链整体协调发展方面,师建华提出,汽车行业应协同上游产业发展轻量化、环保材料,如热成型高强钢、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强度合金、生态化内饰材料等。同时,合作还要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高端的开发进行转变。

新能源汽车已经并将长期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钢铁企业可以在材料研发的前期阶段就介入,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材料需求,双方共同研发符合汽车企业需求的新型钢铁材料。

此外,在汽车行业与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方面,以及汽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同样不乏钢铁的用武之地。例如,汽车产业“瞄准”的城镇化进程所须构建的交通网络,包括快捷转换的地面交通和公共设施(停车场、换乘站等)的建设等,都离不开钢铁材料。

(关键字:钢铁 钢铁业 汽车工业)

(责任编辑: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