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起持续发酵至今的钢贸信贷危机,让银行对钢贸企业痛下杀手。没有了钢贸企业的现金流,钢企日子也不好过。随着钢铁企业坠入信贷危机大潮,矿企也面临着信贷危机的考验。
钢贸商信贷危机
曾经是银行的“宠儿”,如今成了“弃儿”,2014年注定是钢材市场不平凡的一年,也将是钢铁业风险最终大面积爆发的一年。
上海周宁籍钢贸商之间担保规模较大,目前周华瑞、肖家守两大“领袖”的出险,意味着该钢贸圈的信贷危机到达顶峰,后续几年对银行及上下游信用体系的冲击或将逐年减弱;华南钢贸重镇佛山乐从爆发的信贷违约案件目前处于危机发展阶段,即民间信用体系崩溃后造成银行还贷资金产生漏洞,担保链条违约尚未见大面积爆发。公开媒体报道华南地区互保联保规模小于上海地区,且贷款多提供了不动产抵押,据此推测其危机规模和风险损失或将小于上海地区,然真实情况尚需进一步考察。
未来几年,预计钢材市场行情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钢贸商在应对本轮危机的过程中,或将在服务转型、降低杠杆运营等方面有所落实,预计经过一轮行业重整和优胜劣汰后,钢贸行业有望重回服务业的正轨。
钢铁企业信贷危机
据了解,银行对钢铁行业信贷收紧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但是,由于前今年信贷资金投放形成了“尾大不掉”的态势,为防止前期投入“打水漂”,银行依然咬紧牙关对一些大型的钢铁企业放款。
海鑫深陷三角债务,牵涉多家煤炭供应商和其他公司。海鑫是一家信用担保公司的牵头投资者,该信用担保公司还有其他地方民营企业作为投资者,其业务是收费担保其他公司的债务。
信用担保公司理论上应当保持足够的资本金,能够应付多起违约,但实际上很少有信用担保公司能够应对一波接一波的不良贷款。2012年,华东城市杭州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银行向62家公司提供过桥贷款,使这些公司能够维持运营——原因是置身于一个互惠贷款担保蛛网中心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商崩溃。
海鑫的问题早已引发各种警示信号。当地银行监管机构12月在一份报告中警告,各银行不要向已经从多家银行借款的钢厂放贷。该报告特别提到海鑫,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公开羞辱之举。中国农业银行(AgBank)两年前就责令当地分行停止向海鑫放贷。
分析师表示:“考虑到钢铁业的巨大规模,这种零星个案一旦汇成一股潮流,会带来比钢贸信贷危机更坏的结果。无论地方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要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金融风险予以高度关注。“
矿企信贷危机
作为钢铁产业资金“蓄水池”的钢贸商出事儿之后,而依靠钢贸商提前打定货款而存活的钢厂,钢铁企业也没能独善其身。作为一条绳上的蚂蚱,铁矿石企业也也面临着信贷危机的考验。
由于人民币汇率贬值,近期铜及铁矿石贸易融资风险显露。中国大宗商品需求走软迹象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银行信用证信贷收紧等多重隐忧下,相关企业可能遭遇资金链断裂风险。
铜和橡胶等大宗商品通常会作为融资之用,交易商或投资者利用大宗商品融资借钱,把资金投资在不动产等高报酬领域。
交易商和分析师表示,中国去年末以来铁矿石进口之所以激增,融资交易是主要的推手。不过,他们警告,铁矿石不太可能成为融资优选。
和铜矿不同,在港口的铁矿石大都未经对冲,这意味着以铁矿石为担保品的筹资无法锁定价格,仍有面临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增加了被迫出售的风险。
有大宗商品研究人士表示,若铜和铁矿石的价格快速下跌,将加大企业的资金链,而银行若开始收紧对上述两个品种融资额度,钢贸的信贷危机或将在铜和铁矿石上重演。
珠海一家期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批贸易商的融资渠道从煤炭、钢材等,通过不同的渠道转到铁矿石。融资矿增速非常快。铁矿石融资占整体库存的至少20%左右。
“整个钢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就像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环有问题,迟早会牵连到全线,因此,钢贸商出问题的多了,作为上游的钢厂、铁矿石生产商,岂能独善其身。”分析师也如此表示。
(关键字:钢铁 钢铁业 信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