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临近 “钱荒”是否会卷土重来?

2014-5-29 9:34:3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临近6月份,很多人开始担心去年年中上演的“钱荒”会在今年再次袭来。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经历了去年“钱荒”的洗礼,今年央行和各金融机构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钱荒”再现的可能性不大。

那么,“钱荒”究竟是杞人忧天还是即将发生的事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2013年年中出现的流动性不足主要是由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政府政策的预期出现偏差所导致的。另外,同时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得到发展,使得资金需求量上升,也间接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今年央行和各金融机构都有所准备,“钱荒”不会再像去年那样来势汹汹。

预期不足导致“钱荒”

从2013年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可以看出,由于市场缺乏流动性,在去年6月20日,市场上的隔夜拆借率一度上升到了13.4440%的历史最高值。有观点认为,财政存款的集中缴付抽走了市场上的部分流动性,使得市场上流动性不足。不过,通过对比2012年的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数据可以看出,当年的隔夜拆借率在6月份基本保持了平稳,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去年年中出现流动性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央行的政策预期出现偏差。由于新政府的政策与以往相比有所变化,紧缩立场比较坚决,使得企业和金融机构准备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有所降低。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后,需要更多的资金来保证其正常运营,使得资金需求量增加、利率上升。

那么今年年中是否会再次出现“钱荒”,苏剑认为,经历了去年的“钱荒”,金融机构对此也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做了一定的准备。所以,今年“钱荒”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即便市场上出现一些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也不会使整个市场措手不及。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拆借利率的波动反映了银行间市场会在某些时间点上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和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贺力平对本报记者表示,造成这种流动性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货币工具调整防“钱荒”

从今年5月份开始,央行已经加大了正回购操作的规模。其中5月下旬央行分别以利率招标的形式开展了总计850亿元的正回购操作,这些都将会在6月下旬到期。而去年同期的正回购只有260亿元。

央行正回购操作规模加大,苏剑认为这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6月份可能出现的流动性不足。这些正回购到6月份正好到期,可以向市场放流动性,央行这样的安排应该是针对可能出现的“钱荒”所事先做出的预防性政策措施。

“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央行可以有很多操作工具。”贺力平说,由于有了去年的“钱荒”,所以央行和各个金融机构在今年都会事先采取应对措施。从央行5月份正回购操作的规模来看,央行的确做出了准备。只要各方的准备都比较充分,可能出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就可以有效化解。

除了加大正回购操作外,今年央行并未像去年同期一样发行为期3个月的央票。对于这样的变化,贺力平认为,这与加大正回购操作规模的安排相一致。如果今年继续发行央票,那么就相当于从市场抽走流动性,从而给市场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苏剑也表示,央行今年5月份并未发行央票,也体现了今年政府的政策特点。政府部门未来会对货币政策进行一定的微调,较之前略有放松,以期达到预防流动性不足和经济增速下滑的目的。

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工具应为主流

除了增加传统的正回购操作以及暂停发行央票外,为保证市场短期流动性平稳,央行还在2013年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SLO 和常设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SLF 两种调节工具。

SLO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而SLF则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常的流动性供给渠道,主要功能是满足金融机构期限较长的大额流动性需求。对象主要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期限一般为1-3个月。

对于这两种新型的流动性调节工具,贺力平表示,由于央行还主管银行间清算系统,这些工具可以用于金融机构的结算系统,从而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一旦发生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央行就可以运用这些金融工具来减少利率的波动幅度,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尽管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设借贷便利等工具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防止“钱荒”的再次发生。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目前央行采用的这些工具都难以有效缓解市场对流动性不足的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方式彻底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对于是否降准,贺力平认为,应该对整个金融体系进行趋势判断,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项经济指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降准可以作为一个政策工具予以考虑。然而,降准不是单单的调低几个百分点,而是应该是配合利率市场化这样一个大的趋势来进行。

“中国过去很多年都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调整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这实际上是一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这样的做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贺力平表示,我们未来要积极地推进利率市场化,要让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让位于更合理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简言之,就是要让利率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字:资金流动性 钱荒)

(责任编辑:00588)